二奢生意在中国,未富先“卷”
作者 周琪
发表于 2022年3月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二手奢侈品交易市场正迎来飞速发展。意大利奢侈品集团Prada营销主管兼继任者Lorenzo Bertelli日前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二手时尚手袋和服装市场规模加速增长,将成为奢侈品牌不可忽视的新机遇。

据贝恩咨询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去年年底,全球二手奢侈品规模达到374.5亿美元,并预计该数值在今年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有投资人开玩笑说,上海过去一年开得最多的除了咖啡店,就是中古店。在大众点评的奢侈品榜单上,排名最靠前的是中古店,之后才是Hermès、Chanel、LV的店。对年轻人而言,逛中古店是一件很洋气的事情。

线下中古店如雨后春笋,线上二手奢侈品直播间昼夜不打烊。以“二手奢侈品直播”为关键词搜索,可以出现上百条相关直播间和账号。中国是否会遵循欧美或日本的模板,成为规模远超发达国家的万亿元级别的市场?资本有没有可能催生“独角兽”公司?

在走访了电商平台、中古店、投资人之后,我们发现,二奢在中国正变成一门“品味”和“流量”杂糅的生意。光鲜数字的背后是走高的流量和供应链成本,大小玩家们在其中冷暖自知。

二奢向左,中古向右

“中古”一词源自日本,意为“使用过的物品”。在日本,以包、腕表、珠宝等二手奢侈品为代表的中古市场发展非常成熟,有10家上市公司,市场规模达千亿元。日本摄影记者和出版人都筑响一为日本最老牌的时装杂志《流行新闻》拍了近10年照片,这些照片反映的是为奢侈品牌癫狂的日本人,在狭小的公寓中,他们被自己收集的衣服、领带、围巾、首饰、手袋和鞋子所包围。

都筑把他的摄影对象称作“幸福的牺牲品”,尽管他们是品牌营销的牺牲品,但那些东西看起来似乎给他们带来了某种幸福感。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中产大量破产、失业,迫于经济变现压力,海量奢侈品进入二手市场流通,直接刺激了日本二奢经济的发育、发展。

尽管中国与日本一样有大批奢侈品的拥趸,但“中古”概念进入中国后,市场迅速嗅到了另一块名为“二奢”的大蛋糕。

“中国人多,对于中古货品的需求太大。中国人很聪明的呀,用别人用过的就算是‘古老’的东西了。”一位二奢电商平台主播这样解释从中古到二奢的概念转换,不过,据她业内人士的观察视角,购买中古与二奢的是消费心态不同的两类人。

“买中古的是‘论文高阶玩家’,因为中古限量或稀少,富人的收藏需求得到了满足;二奢更貼近中国国情,适合钟爱高性价比的人群,购买是出于‘占便宜’的心理。”

她发现,自己直播间的客人们分不太清中古和二奢的区别,卖中古包时,她需要调整话术,强调这个包的卖点不在于便宜,而在于它是独一无二的,“上升到精神层次了”。

Aloooooha Vintage是一家开在上海的中古店,面积300多平米,店内装修风格基于老板的个人品味,复古氛围浓厚,有整整一面墙的Hermès、Chanel、LV,店内陈列的饰品大多也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中古款,它们在暖光灯下反射出好看的光泽。

Aloooooha的消费客户以江浙沪的居多,在运营总监Sissi看来,从11年前成立初期开始,与其他地区相比,一二线城市对于中古奢侈品的接纳度和对于Vintage的认知度相对来说较高。

“对于中古包包了解的客人来说,她们一眼便能识别中古款和近代款,这个细节可能是包型,可能是LOGO字体的变化、金属件的差异等等,这部分客人对于经典款式的需求要大于近代热门爆款。”

网红也是中古店的常客。金·卡戴珊家族的超模Kendall Jenner每次出街,哪怕只是去星巴克买杯咖啡,她的全身造型都会迅速成为全网爆款,引发网红圈的一轮跟风。“一款包在中国只有100个,在小红书却有几万个”,听起来是句玩笑,却道出了真相。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在他1899年发表的著名论文《安逸阶层的理论》(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指出,消费成为人们在流动的社会中建立社会地位的方式。

本文刊登于《中欧商业评论》2022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