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信托立法:连接25万亿美元财富管理市场
发表于 2022年5月

澳门会不会成为媲美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些年外界的猜测从未停止。2022年4月12日,澳门特区立法会第二常设委员会提请分析及讨论《信托法》草案的消息在坊间传开,澳门金融又一次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话题。

早在2021年11月12日,澳门特区行政会公布了澳门《信托法》的立法计划,并于同日公布了法案最初文本和理由陈述。同月25日,经澳门特区立法会一般性讨论和表决,前述立法计划获得一致性通过,其后交予第二常设委员会审议。

如今看来,该项立法工作正按部就班推进,澳门《信托法》出台或为期不远。这一部呼之欲出的新法典,对于澳门金融市场和粤港澳大湾区意味着什么呢?

信托立法:澳门摆脱“一业独大”态度坚决

作为海洋法系国家财富管理的最主要法律制度之一,信托法近年越来越受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的青睐。通常而言,欧洲国家制定信托法,往往是因为本国富裕公民越来越多地将个人财产转移到有信托法的海洋法系国家,想要吸引转移到国外的资产转回国内。20世纪以来,亚洲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广泛引入信托法,则多有促进金融发展、充实资本市场之意。

2015 年11 月,澳门特区政府在《2016 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打造特色金融的产业构想,将财富管理作为三大重点业务之一。此后,2016年9月发布的《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再度指出“要发展融资租赁、财富管理等业务”。作为澳门摆脱“一业独大”局面的重要方向,特区政府近年的施政报告屡次将财富管理发展提上日程。

但沿袭了历史的产业格局,澳门金融市场长期以商业银行存贷业务为主,财富管理机构较为单一,投资渠道受限,民间资本相对闲置,亟需多元的投资产品;另一边,澳门又缺乏与国际金融环境相接轨的法律制度,难以吸引外资,同时与中国内地的金融法律制度衔接不畅,这也阻碍了跨境投融资和理财业务的发展。

根据澳门《信托法》草案(简称“草案”)的理由陈述,“澳门现行的民商法及其他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信托的定义及其法律关系,无法通过信托服务实现财产所有权分割、财产独立及财产的连续管理”。由于欠缺信托法律制度,社会大众和投资者对信托在澳门法律体系中的保障信心不足,澳门金融机构对以信托形式提供的财富管理服务存有忧虑。

因此,澳门《信托法》的立法用意明确,或在于寻求灵活的资产管理手段、促进金融多元发展,倾向于为财富管理领域服务,相应的规则或会参考离岸信托的先进实践,建设对高净值客户极具吸引力的信托制度。当前的草案不仅借鉴了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地区对信托法的应用,同时遵从了传统信托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原则,既体现出澳门信托的基础架构,也反映出澳门推动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思路。

事实上,澳门财富积累雄厚,有低税制、开放的离岸金融市场、无外汇管制等政策优势,经济体系颇为自由,发展信托业务的优势颇为明显。并且,澳门背靠庞大的中国内地市场,又连接2.4万亿美元的葡语系经济体,链接的金融市场体量足够强大。一旦《信托法》出台,澳门势必为投资者提供创新的财产转移模式以及灵活的财产规划,吸引更多资产落户。通过信托率先发力,推动财富管理市场发展,澳门特色金融产业有望掀开新篇章。在中国内地需求及葡语商圈的推动之下,汇集两股财富管理洪流的澳门有望在珠江西岸迅速崛起。

連接25万亿美元财富管理市场

总体上看,澳门法律属于大陆法系,澳门信托具备一定的在岸特性,对于内地高净值客户而言,更熟悉和放心。倘若内地与澳门资金融通渠道进一步开放,尤其《信托法》出台之后,澳门信托制度自然颇具吸引力,内地客户大概率会选择在澳门设立信托。而中国内地财富管理市场,对于澳门金融业又意味着什么呢?

高盛的研究报告显示,2021-2025年,中国居民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到2025年达到50万亿美元。与海外市场相比,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规模更具增长潜力。

毕马威最新发布的报告则称,当今时代背景下,财富管理行业蕴藏着持久增长潜力,尤其是中国等新兴市场,预计未来几年的财富积累呈指数级增长;2025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万亿美元。

近年以来,中国内地社会财富的规模和增速在全球均名列前茅,老龄化、大规模财富代际传承和共同富裕推动下,综合化的财富管理需求以及公益慈善等社会服务需求也悄然催生。

本文刊登于《新财富》2022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