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固怀恩:从斩子尽忠到起兵反叛
作者 张锐强
发表于 2022年5月

1

家族内有四十六人死于国难,为正军纪还杀了自己的儿子。当这样一位战功赫赫、满身伤痕的将军被迫走上反叛的道路,内心是怎样孤愤决绝与痛楚,我们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读到这段历史时,我的手指微微发抖,内心隐隐作痛。我痛惜的倒不只是这个人,而是创造了辉煌文化的大唐。

此人是谁?说到他之前,得先说说铁勒这个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秦汉到南北朝的史籍称之为狄历、丁零、敕勒或者高车(他们使用的马车车轮高大),隋唐时期称为铁勒。他们之间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但因为时间久远,不断融合演变,又不能绝对等同。唐初漠北铁勒诸部中,以薛延陀与回纥最为强大,此后薛延陀被大唐攻灭,属下九部落归降,这就是所谓的铁勒九姓。朝廷设立“六府七州”,将他们安置在同族的回纥地区,予以羁縻。这其中就包括金徽都督府的仆骨部。

本文传主就是铁勒九姓中仆骨部的世袭都督仆骨怀恩,被史书讹作“仆固怀恩”。他跟回纥都是铁勒人,就像你是广东人我是河南人,但我们都是汉人。因回纥后来建立汗国、长期存在,而铁勒的名称逐渐淡化,说他们都是回纥人也没有错,反正彼此的语言风俗完全一样。这种与生俱来的密切联系,既成就了仆固怀恩的功勋,也导致了他最终的败亡:他浇灭了安史之乱的最后一处星火,画像排在郭子仪李光弼之前供奉于凌烟阁,又很快进入了《叛臣传》。

2

特殊身份造就特殊秉性。仆固怀恩勇猛善战,非常熟悉边疆少数民族的情况,在朔方节度使(治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境内)王忠嗣和安思顺麾下都受到重用,因而升官很快。

古代官员往往都有很长的头衔,看着令人眼晕。唐代也是如此。但如果能掌握规律,也就不会糊涂。大唐官员的头衔,遵循散官、职事官、勋官和爵位的顺序。散官又称阶官,共二十九阶,仅有品级,无印绶,不理事,未必发工资,分文武两类。职事官才是如今人们都能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官。勋官不分文武,可以累加,衡量单位是“转”,总共十二等。《木兰辞》中的“策勋十二转”等级最高,相当于正二品。勋官可以授予平民,但若未能升入散官,则只能享受官员最基本的特权。比如法律禁止白丁重婚,但勋官可以纳妾,直系亲属享有部分司法豁免权。等等。

总体而言,勋官体现功劳,散官反映资历,职事官则代表才具。职事官一定有散官官阶,但反过来未必。散官相当于官员的安全垫。职事随时可能解除,但散官品级只上不下,除非犯法。

藩镇虽存在已久,但节度使及其麾下将领的军职,比方仆固怀恩的朔方左武锋使,依旧算是临时差遣,没有品级,必须要戴一个正式的職事官头衔以秩品级、寄俸禄。安史之乱前,仆固怀恩的职事官已升为正三品的左领军大将军同正员,文散官则升为正二品的特进。当然,这有起点高的缘故,可视为当年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

战乱一起,仆固怀恩便跟随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出征山西。河东镇本来是安禄山的防区,但当时大部分地区并未跟随反叛。如果叛军南下占领太原,局面必然不可言说。而一旦唐军有效控制山西,则可以随时南下支援中原,或者东出太行收复河北,让叛军路遥归梦难成。

这次战役的关键之战发生于净边军(今山西右玉县右卫镇)。净边军是入塞的桥头堡,唐军攻占后,叛军的大同兵马使薛忠义立即前来争夺。仆固怀恩与李光弼等人并肩作战,奋力拼杀于背度山下。激战之中,仆固怀恩将薛忠义的儿子生擒,最终获得全胜,消灭叛军七千人,山西的局势方告稳定。从此以后,他带领吐蕃与吐谷浑为主的骑兵,经常充当先锋。从山西到河北,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州)、常山(今河北正定)、赵郡(今河北赵县)、沙河、嘉山(今河北曲阳东嘉禾山),郭子仪与李光弼的每一处荣耀,都有他的汗马功劳。

此后仆固怀恩跟随郭子仪,从河北回军灵武[1]拱卫新君唐肃宗。刚刚抵达,他便受命护送敦煌王李承寀出使回纥,借兵平叛。身份虽是随从,但却是功能强大的情感黏合剂。这次出使很成功。默延啜可汗将可敦的妹妹嫁给李承寀,与之结成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连襟。他不但派使者一同到灵武求亲,还答应立即出兵解决朝廷的燃眉之急,同罗对朔方的直接威胁。

同罗部的阿史那从礼起初追随安禄山叛乱,然后又率五千骑兵逃出长安,纠集河曲九府与六胡州部众,逼近朔方。宰相房琯率军在陈涛斜(今陕西咸阳东部)惨败之后,硕果仅存的朔方军成为朝廷倚重的根本。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奉命与默延啜可汗夹击同罗,导致仆固怀恩刚跟同胞结束和谈便又得内战。因同罗也是铁勒九姓之一。

这是仆固怀恩最令人心动的一战,发生在至德元载(756)冬天。彼此都是铁勒人或曰回纥人,一样的勇武,一样的精于骑射,因而战斗格外激烈。骑兵排成阵势,彼此冲击。士卒骑在马上,双脚踩紧马镫,双手握紧长矛,人马一体,高速冲向敌阵。惨叫声中,鲜血四溅,对手中枪落马,自己也险些被强大的反作用力拽落于地。一轮冲击不成,再来一轮,直到一方意志摇移,阵型松动。

惨烈的厮杀过后,仆固怀恩的儿子仆固玢战败,陷于敌阵,只得投降。不过他在敌营并没有逗留很久,很快便又拔营而归。杀不杀他呢?毕竟用重刑维持战场纪律,是当时军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尉缭子》甚至这样宣扬:“善之用兵者,能杀士卒之半;其次杀其什三,其下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其什三者,力加诸侯;杀其十一者,令行士卒。”

杀掉十分之一的士卒,竟然还是“下者”。士卒的器具性可见一斑。而那个年代的少数民族降而复叛叛而又降,都是常态。安史之乱期间尤其如此。因而这事儿可大可小,发生在亲儿子身上,尤其可以原谅。仆固怀恩原谅儿子了吗?没有。他召集部众,将仆固玢当场处斩。将士们一见,都觉得双腿发软。因而号令一响,便不要命地冲锋刺砍,最终在黄河沿岸击溃同罗叛军,收服大量部众,缴获许多牛马骆驼与军械。

3

可以想见,这是一场极其艰苦的作战,否则仆固怀恩不必杀掉儿子。但是很快,他自己的性命也遭遇直接威胁。虽说每次作战都是玩儿命,但这次还真不一样,就连郭子仪的儿子郭旰都当场战死。

那是次年即至德二载(757)二月的事情。在此之前,仆固怀恩刚刚跟随郭子仪平定河东。河东是秦汉时的称谓,唐时已改为蒲州(今山西永济)或者河中府。但人们还是喜欢沿用古称,这样显得有文化。河东位于两京之间,重要性可见一斑。拿下河东没费太大的力气,因郭子仪的前期铺垫工作很充分,已联络诸多官员作为内应。在河东站稳脚跟之后,郭子仪将目光转向了潼关。

潼关是黄河边上一块突然隆起的高地,四周都是悬崖绝壁。不仅如此,南部还有一条天然的深沟,名曰禁沟。这条沟有十五公里长,深达百米,宽度不到二十米。沟东沟西见面容易,拉话也不难,但就是不能握手交战。要想正面攻击,这条沟就够你爬的,所以潼关逐渐取代函谷关,成为关中对外防御的要塞,就连日本鬼子都未能攻破。上阵父子兵。郭子仪深知此战关键,因而尽遣精锐:他的儿子郭旰、兵马使李韶光、大将王祚、猛将仆固怀恩。他们率领一万多人,渡过渭水,发起攻击。

精兵强将,初战告捷,唐军杀敌五百多人。但是很快,叛军又来了大批援军。他们依仗地形优势猛烈反击,战事极度炽烈。苦战两日,郭旰、李韶光和王祚相继战死。仆固怀恩抵挡不住,不断败退。等退到渭河边上,仓促之间找不到渡船,只得策马入河。

车如流水马如龙。战马入水,确有游龙气势。仆固怀恩下了马,抓住马鬃,慢慢向对岸游去。春江水暖只是鸭的感觉。对人而言,二月的渭水依旧冰冷刺骨。不过到底还是比刀砍箭射舒服。仆固怀恩逃到对岸,收拾散卒,点检人马,发现部队已损失大半。

4

跟随郭子仪经过清渠之败和白渠之捷,仆固怀恩终于迎来露脸之战,收复长安。这一仗仆固怀恩打得跟李嗣业一样漂亮,在广平王李俶跟前露了脸,而李俶后来成了唐代宗。唐代宗之“代”,是避李世民之“世”的结果。跟明代宗之“代”完全不是一码事。

当时回纥太子叶护已率四千骑兵前来助战。从南蛮大食各国借来的兵马也已赶到。唐肃宗随即任命长子李俶为元帅,郭子仪为副帅,统领蕃汉兵马十五万,号称二十万,反攻长安。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回纥兵可以说是仆固怀恩借来的,铁勒人指挥铁勒人可谓自然而然,他随即受命指挥联络这支精锐部队。

大战爆发于香积寺以北。双方列好阵势,叛军埋伏于唐军阵势的左边,准备突袭。仆固怀恩发现以后,立即率领回纥骑兵杀将过去。叛军遭遇突然打击,不觉一阵慌乱。但他们很快就稳下阵型,与唐军肉搏。仆固怀恩身先士卒,奋勇拼杀,刚刚加入战场的回纥兵士气旺盛,立功心切,战斗格外积极,最终将敌军解决。

这只是偏师之间的战斗,并非最终决战。叛将李归仁挑战,应战的唐军追到叛军的大阵之前遭遇强力反击,不觉一阵后退。生死存亡关头,著名的陌刀猛将李嗣业赤膊上阵,王难得拔掉面部的箭时带下来脸皮,依旧奋力拼杀,青史留名,但仆固怀恩的勇猛不亚于李嗣业与王难得。他率军冲击叛军大阵,久攻不下,杀得兴起,脱去沉重的盔甲,手持长矛冲向敌阵,接连戳死十几个叛军,终于松动叛军阵型,而李嗣业率领陌刀大军也排成一面墙,像推土机一般杀来。唐军士气大振,不要命地冲,不要命地砍,终于将叛军击退。

军阵一旦混乱退却,战败便无法避免。所谓兵败如山倒,描述的便是阵势混乱的那个瞬间。唐军排山倒海一般追击砍杀,叛军丢盔卸甲,尸横遍野,几乎将水渠截断。

天色向晚,叛军败退,唐军鸣金。仆固怀恩听到收兵的号令,急得不行,赶紧越过指挥系统,直接向总司令请战。他对元帅广平王李俶道:“叛军经此大败,一定会弃城逃走。请给我二百精壮骑兵,我把安守忠和李归仁捆回来交给殿下!”

仆固怀恩本来便指挥朔方军中的蕃浑骑兵,回纥骑兵也由他引导联络,怎么还要二百精壮骑兵呢?难道他麾下的骑兵都不够精壮?当然不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收兵号令已经发布,没有特别将令,谁都不能擅自动兵。

李俶一直生活在皇宫享受盛世太平,哪有仆固怀恩的战场敏锐。虽然这一仗唐军大捷,但他内心对叛军的士气与战斗力依然高估,甚至不乏恐惧。他不相信叛军会就此逃跑,还想着明天整顿部队再战,因而对仆固怀恩支支吾吾:“将军拼杀一天,已很疲劳。天明以后,再战不迟。”仆固怀恩闻听更加焦急:“安守忠、李归仁都是有名的猛将,突然遭遇大败,这是上天给我们的机会啊,怎能轻易放过?万一他们得到增援,卷土重来,必定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兵贵神速,岂能等到明天!”

但无论怎么说,李俶也不肯同意。仆固怀恩回到营房,思来想去,还是不死心。只是回争取四五次都未能成功。天亮以后,果然有探子报告,叛军已弃城而逃。

无法得知仆固怀恩当时的心境。遗憾与痛惜必定难以言说。他生性沉默寡言,话不多,但说出来便如刀似枪。那天夜里他连续四五次向元帅进言,几乎是他平生的最高记录。好在他的计谋虽未被采纳,错失军机,但也在未来的皇帝跟前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果说收复长安的战地是香积寺,那么收复洛阳的战地更远,在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西部的新店。仆固怀恩的本部人马以及回纥骑兵依旧是主要的突击力量。毕竟骑兵巨大的冲击力步兵难以阻挡。新店虽然离洛阳还有二百里之遥,但由此向东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因而弑父自立的安庆绪尽遣精锐,拼死一战,战事极度炽烈。射人先射马。回纥部队的战马损失极大,战后不得不派人先行回去调集马匹。

回纥骑兵的战况可以折射出仆固怀恩的战功。因而洛阳收复之后,他的文散官被升到顶格,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职事官被升為从三品的鸿胪卿同正,军职升为同节度副使,同时晋爵丰国公,食实封二百户。鸿胪卿此前曾被称为典客和大行令,掌管四方蛮夷的有关事务,可以说是古代的外交官。仆固怀恩出任可谓顺理成章。此前他的左领军大将军同正虽已是正三品,但那是武职,而鸿胪卿则是标准的文官。至于食邑,如果没有“食实封”字眼,就完全是个名义,无论王爵还是公爵。仆固怀恩不同,两百农户每年的租税都将是他的固定收益。

5

从开元三载(744)到至德三载(758)这十四年间,大唐年号称“载”而不称“年”。很多史家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但它真实存在。为什么要这样改,史书没有记载原因,但应该与大唐的国号有关。大唐的“唐”来自于上古唐尧之“唐”。《尔雅·释天》云:“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邢昺疏曰:“ 《白虎通》云,王者受命而改正朔者,明易姓,示不相袭也。明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也就是说,唐、虞本来是称“载”的,但周特意改为“年”,表示互不关联,受命于天。唐玄宗不爽,便又改为“载”。而唐肃宗坐稳江山后,再度将至德三载(当年二月)改为乾元元年。就像他把唐玄宗从州改的郡,又改回州那样。

这个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似乎只是孔乙己口中“回”字的几种写法。但从这一年开始,仆固怀恩慢慢从配角朝主角儿爬升。他逐渐有了影响历史的力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与回纥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手下又将增添新的回纥兵马。

安庆绪虽然孤军败逃至相州(今河南安阳),但困兽犹斗,力量依旧不可小觑,曾以“奇计”大败名将李光弼和王思礼。要将之彻底剿灭,还少不了突击力量回纥骑兵。因而乾元元年(758)七月,唐肃宗册封回纥可汗为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并不惜血本,没将宗室子女封为公主冒充,而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宁国公主嫁给他为妻。

汉中王李瑀为册礼使跟随宁国公主前往回纥。抵达回纥牙帐后,可汗穿紫袍戴胡帽,端坐榻上,仪卫严肃。李瑀等人立在帐外,昂首不拜。可汗道:“我与你们大唐天子是两国之君,君臣有礼,你等为何不拜?”

无论何时,求人都要看人脸色。李瑀是史上有名的知音。如果历史记载准确,那么他的听力远比周郎敏锐,曾经隔空听出笛音出自太常寺的乐人。这一点也许可以瞎蒙,但认定人家是躺着吹的,可就没法瞎蒙。因而可汗的弦外之音,他捕捉得无比精准:“先前大唐与诸国通婚,都以宗室女为公主。当今天子因可汗助唐讨叛有功,故以亲生女嫁与可汗,恩礼隆重。您好意思以子婿的身份傲视妇翁,安坐榻上受册命吗?”

默延啜可汗对大唐可谓友好。

本文刊登于《山西文学》2022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