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虚构:月光锻造的合金
作者 吴炯
发表于 2022年5月

《潞潞无题诗》由作家出版社1997年出版。诗人集中写出这组诗歌在1989年—1992年期间。今天读潞潞无题诗,30年已经过去了。

现在回顾30年前,上世纪80-90年代,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那是一个激情飞扬、意气风发的时代。文学领域尤其诗歌领域,应该说是一种井喷现象。1986年,由安徽合肥的《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举办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大展”,一次就汇聚了60多个诗歌小团体。诗歌的繁盛由此可见一斑。

学者陈晓明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历经世界文学和‘现代主义’的激烈洗礼,80年代中期,有两股‘新潮文学’,其一是‘现代派’,其二是‘寻根派’。前者表达了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剧烈的个性解放和语言变革;后者却回应了‘反传统’的社会思潮,实则是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要回归传统中去重新寻求文学创新路径。”

1. 低音部的、陰性的,潞潞无题诗

上世纪80-90年代,国内诗坛最为人熟知的,一为“朦胧诗”或曰“今天派”。其二就是后来包含了很多诗人的“第三代”。或许由于时代的因素,无论“朦胧诗”还是“第三代”,诗歌的风格大多是阳刚的、强烈的、声音雄浑的。

山西当时在全国已经产生较大影响的“黄河诗派”,其成员为陈建祖、潞潞、张锐锋、郭志勇。其时,潞潞的诗还是以《肩的雕塑》等为代表的。以陈建祖的《啊,黄河》的句子为例,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那种阳刚的、雄浑的诗风。

又是一个美丽的黄昏。明净的风

凝然不动如沉思的哲人

太阳,万物之主啊

又一次降落在我金色而绵延的翅膀

我感到壮烈的沉重和安详,感到

幸福颤栗地从我的发梢和指尖上流过

血光砰然迸溅

当时在国内影响很大的杨炼的《诺日朗》开篇即是:

高原如猛虎,焚烧于激流暴跳的万物的海滨

哦,只有光,落日浑圆地向你们泛滥,大地悬挂在空中

于坚写他的《怒江》:

大怒江在帝国的月光边遁去

披着豹皮  黑暗之步避开了道路

多多的《北方闲置的田野有一张犁让我疼痛》:

当春天像一匹马倒下,从一辆

空荡荡的收尸的车上

一个石头做的头

聚集着死亡的风暴

这些诗歌我们读读就会感受到,它们的声音是高亢的,它们是强烈的甚至是尖锐的。

本文刊登于《山西文学》2022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