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的中国文物,何时能够回家?
作者 陈冰
发表于 2023年9月

“我什么时候能够回家?”

如果文物会说话,它们会不会在无数个异国他乡的深夜里,祈祷自己能够踏上归家的路……

随着大英博物馆馆藏文物失窃丑闻持续发酵,多国要求博物馆将其藏品归还原籍国的声浪越来越高。希腊官员再次要求归还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像;尼日利亚政府正式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900件贝宁青铜器;埃塞俄比亚希望大英博物馆归还1868年英国在军事行动期间从该国北部马克达拉夺取的十字架、武器、珠宝、圣坛牌匾等;加纳的阿桑特人也已向大英博物馆施压,要求归还其黄金物品……

8月27日,《环球时报》发表社评,要求大英博物馆把所有通过非正当渠道获取的中国文物无偿地归还中国。“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 在8月28日迅速冲上热搜第一。有人评论说:“中国最好的文物不在故宫,而在大英博物馆。”更有网友评论道:“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那么,大英博物馆里究竟有多少中国文物?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何时能够回家?

8月31日,中国著名的瓷器鉴定专家、收藏家钱伟鹏,现身上海苏富比大楼香港2023年秋季拍卖中国内地巡展。钱伟鹏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选派到英国,专职从事中国文物的回收,凭借高超敏锐的鉴定力,先后将3800余件文物送回国内。

30年来,钱伟鹏活跃于英美古董市场,作为英国国家展览中心古董展示会高级顾问、英国伦敦东方古董公司董事长,他对于大英博物馆的熟稔程度,远超常人。作为让文物回归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钱伟鹏指出,让流失文物回家,是中华儿女责无旁贷的使命,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外交协商、商业回购、捐赠或持有人主动归还等方式,国宝的回家之路充满艰辛、荆棘遍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世界被盗艺术品之都”

互联网上流传这样一个梗:“不要问女人的体重,不要问男人的薪资,不要问大英博物馆的藏品是从哪来的。”大英博物馆所收藏的巨量藏品中,绝大部分都来自英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而且相当部分是通过非正当渠道,甚至肮脏、罪恶的手段得来的。

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现有藏品800多万件,覆盖了200多万年的人类历史。受制于馆内空间,仅有约1%的文物能够被展出,但即便这1%也足以让每一位去过大英博物馆的参观者惊叹。

钱伟鹏介绍,1753年,汉斯·斯隆医生把他终身收藏的71万多件藏品捐赠出来,唯一条件是:这些藏品必须对所有人永远免费,不同种族、不同国籍。哪个政府满足这个条件,他就捐赠给谁,大英博物馆因此建立,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在接下来的百年岁月里,大英博物馆的藏品日渐丰富起来,其过程与英国殖民扩张密不可分。与英国扩张殖民步伐同步的是,各国的历史文化典藏以及奇珍异宝也流入英国本土,并汇集到大英博物馆中。根据大英博物馆的介绍,馆藏的文物是通过馈赠、遗赠、购买、交换等多种方式收藏。

但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钱伟鹏说,它们大多都是当年英国趁人之危、趁火打劫,甚至直接对中国制造劫难趁机劫掠或盗取得来的。

1860年圆明园遭遇浩劫,侵略军往往会将那些搶夺来的文物,拉到北京天坛南门的太空场,以及附近的使馆,进行分赃性的内部拍卖。“一个先令可以买到一堆。英国公使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赫爵士非常有钱,他当时购买了大量圆明园文物,一时之间竟然没有办法运走。后来,他要求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不要再运输茶叶丝绸瓷器,而是务必要将这些来自皇室的奇珍异宝运到英国。”

当时,洛赫已经没钱支付运费了。但是他向船东保证,不用考虑运费的问题,只要把东西运到伦敦,他自有办法支付运费。经过三个多月的海上颠簸,这艘价值连城的船只来到了英国泰晤士河的威斯姆特桥旁边。洛赫冲进上议院,对着议员们说,先生们,看看窗外,来自于东方中国皇帝的几万件珍宝就在这艘船上,但是我们在座的只有一位先生可以幸运地得到它。

本文刊登于《新民周刊》2023年3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