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1日晚6点,位于上海徐家汇的太平洋百货响起草蜢乐队的《宝贝对不起》。当天营业结束后,这家伴随了消费者30年的百货商店正式闭店谢幕。
在世邦魏理仕华东区研究部负责人陆燕看来,老式的传统百货商场已进入“大洗牌”时代,引发魔都百姓“回忆杀”的太平洋百货只是其中之一。而这样的更新只是魔都商业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根据上海购物中心协会发布的《上海购物中心2022—2023年度发展报告》,2023年上海拟新开3万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达45家,为近三年来最多的一年。
从百货到购物中心,上海的商业实体正在浴火重生。
百货商场“大洗牌”
陆燕告诉《新民周刊》,上海太平洋百货的关门,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太平洋百货在上海有30年历史,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00年代深受上海市民欢迎,是上海最红的百货商场之一,充满了荣誉和成就。但随着时代发展,老式百货商场的竞争力早已逐渐减退,在零售市场激烈竞争之下以及消费习惯改变的影响下,老式的传统百货商场也已经进入了“大洗牌”时代。从陆燕及其团队跟踪的样本来看,从2020年到现在共有3个歇业的项目:上海太平洋百货徐汇店、上海置地广场与巴黎春天虹口店。
以太平洋百货为例,一度是国内最大的连锁台资百货巨头,主要门店雄踞上海、北京、重庆、成都、大连等地的核心商圈。上海太平洋百货官方微信公众号2018年的一则推文显示,上海太平洋百货公司隶属于远东集团零售体系,包含太平洋SOGO百货、爱买、远东都会、巨城购物中心、远企购物中心、电子商务GOHAPPY。营业据点横跨两岸达到56家店,两岸营业额逾300亿元人民币。
从行业發展角度来看,从1993年到2023年,太平洋百货的30年经营史,几乎贯穿了中国百货行业发展的全部历程,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所有重要节点——
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一号线南段(锦江乐园至徐家汇区间)投入观光试运营。轰隆的列车从徐家汇下方穿行而过,为徐家汇商圈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流。当年10月,上海太平洋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两个月后,太平洋百货第一家店在徐家汇正式开业。1997年和2000年,太平洋百货又分别在淮海中路商圈以及上海火车站附近连续落子。千禧年的钟声敲响,太平洋百货凭借位于上海的三家门店,跻身国内百货行业头部企业。
在《2003年全国大型百货零售企业销售额、零售额统计》中,进入大陆仅十年的上海太平洋百货全国位列第八,在上海百货业中位列第三。风云变幻,当下一个十年2013年到来时,太平洋百货却已开始逐步退出中国市场,由远东百货接手,除去上海的三家太平洋百货仍保留原名外,其余市场几乎都更名为远东百货。

据当时对中国百货行业的统计看,尽管中国零售市场在2013年起增速放缓,但百货行业整体销售额仍稳步增长,《2013年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报告》显示,130家企业销售总额超6400亿元,同比增长11.55%。届时,百货行业已开始布局电子商务,网络零售交易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的7.8%。
随着新消费潮流涌现,购物中心等零售业态推陈出新,像太平洋百货这样的传统百货商场很容易被时代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