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发现中国经济的韧性
作者 谭保罗
发表于 2024年1月
2023年12月18日,哈尔滨,游客在冰雪大世界拍照留念

对全球经济来说,202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全球金融市场,美联储是否会真正终结货币紧缩政策,是很多问题的焦点。

和过去一样,关于未来的货币政策,美联储近期释放的各种信息犹如外交辞令,云山雾罩。按照2024年1月初公布的一份美联储会议纪要,美联储有关人员在2023年年底曾暗示,美国在抑制通胀上取得了“明显进展”。

于是,一些市场人士预计,由于通胀下降,美联储可能退出紧缩。美联储的表态,是为2024年将要发生的降息打好预防针,做好市场的心理建设。

但很多人也认为,在美联储明确表示会降息之前,千万不要过度乐观。美联储如果计划在货币政策上进行调整,那么它会说得很明确,不会含糊其词。作为美元货币政策的制定机构,它必须给市场足够明确的预期。之前,美联储退出QE政策就是如此,它会提前告诉市场,自己会在某个时点缩减购买资产的规模。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具有强大的外溢性,是观察全球经济走向的重要信息来源。一些国家的经济政策特別是货币政策制定,会很大程度参考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锚定”美元。但是,美联储也无法决定全球的经济走向。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和升级,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内部动力发掘和结构性调整来实现的。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完整和独立的货币主权,基本面韧性十足,经济长期向好。但另一方面,在未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的过程中,也有不少信息值得关注。

不只是“中东土豪”

如果要观察一个国家或者经济体的投资吸引力,那么外资流动一定是最有效的指标之一。回顾2023年,中国外资流入最吸引眼球的事件无疑是中东资本的涌入。

尤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东资本来势凶猛。2023年12月18日,蔚来汽车公告获得一笔来自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的22亿美元战略融资。这是该机构年内第二次投资蔚来。除了蔚来以外,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车等多家车企同样吸引了中东资本的关注,要么得到后者的投资,要么达成长期合作意向。

除了车企之外,整个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链,也都是中东资本垂青的领域。比如,小马智行、宏景智驾等专注于汽车驾驶和操控系统的科技公司,都获得了中东资本投资。

中东资本垂青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逻辑很容易理解。形象地说,这是一种“对冲”。中东的财富积累得益于传统石油能源的黄金时代,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曾经的石油富国必须考虑国家经济的前途。通过石油贸易获得的海量美元,需要投资到足以替代石油的那些新能源产业之中,从而对冲石油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的经济风险。

中东资本在中国的投资领域远远不止新能源,生物科技、AI等领域的头部创业公司或者独角兽企业,都不断获得了中东资本的投资。一些中国城市还主动出击,希望将中东资本和中国的城市创新连接起来。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4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