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中东战争要来了吗?
作者 何任远
发表于 2024年1月
2024年1月9日,黎巴嫩真主党为因以色列空袭遇难的指挥官举行葬礼

巴以战事的骨牌效应,让全球航运业迎来一只意想不到的“黑天鹅”:从印度洋进入地中海的最便捷海路—红海线路受阻。被也门胡塞武装袭击的船只,至少涉及55国。2023年最后一天,美军针对胡塞武装的回应行动,升级为击沉对方3艘武装小艇,打死10人。但胡塞武装的红海袭扰行动仍在继续,不断有导弹和无人机被美军拦截。

胡塞武装背后的伊朗,则在2024年1月3日遭到两次爆炸袭击,死亡84人。事发地克尔曼市,当时正举行伊朗将领卡西姆·苏莱曼尼被害4周年的纪念活动。苏莱曼尼当年死于美军无人机之手,但此次认领针对苏莱曼尼墓地附近民众之袭击的,却是伊朗和美军的共同敌人—“伊斯兰国”恐怖组织。中东紧张局面升级的同时,也变得更加无序。

在打击哈马斯3个月后,以色列1月6日宣布,已瓦解哈马斯在加沙北部的势力。就在当天,黎巴嫩真主党发射60多枚导弹和火箭弹,造成以色列北部空军基地受损,以军连日开展报复。种种迹象显示,以色列针对哈马斯的百日大战,可能扩大为美、以同伊朗及其扈从组织的军事较量。有观察人士认为,到了当下关口,爆发第六次中东战争可能是迟早的事。

全球经济迎来“黑天鹅”

经由海陆进入地中海和欧洲市场,一个重要的关口就是红海—苏伊士运河航线。这段2250公里长的狭窄海域,被非洲大陆和阿拉伯半岛夹着,北端是埃及管辖的苏伊士运河,南端入口则是仅有30公里宽的曼德海峡。海峡的一边是吉布提共和国,另一边则是经历连年内战的也门。

对于全球海运行业来说,也门这个因为什叶派和逊尼派内战而常年动荡的贫瘠国度,扼住了“世界航运的咽喉”:通过使用无人机、火箭弹和武装船只,什叶派胡塞武装有能力对经过曼德海峡的船只构成安全威胁。这种袭扰已经持续了超过六个星期,全球航运行业已经拉响了警报。

声称要把红海变成“坟场”的也门胡塞武装组织,从2023年11月开始袭击在红海航行的“与以色列有关的船只”,并且拍下了多段其成员手持武器攻入货船的视频。实际上,胡塞武装的打击面已经扩大到许多西方国家的货船,导致马士基集团等多家大型跨国船运公司宣布,暂停使用红海和苏伊士运河。

红海爆发危机,给整个国际海运带来风险,甚至会成为2024年全球经济动荡的诱因之一。美国已宣布联合多國部队在红海护航,但是西班牙和中东多国对此反应冷淡。

在俄乌战争的背景下,急于找到俄罗斯能源替代供应方的欧洲,也许会因为红海局势而面临新的危机。须知,全球海上开采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气,分别有12%和8%要经过红海海域。而在全球范围内,有30%的海路航运要经过主要由集装箱货运船使用的红海—苏伊士运河航线。据统计,如果绕道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再经过大西洋进入地中海,集装箱货船需要花费多10天的时间。

1月3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遭到以色列无人机的空袭,哈马斯组织二号人物哈鲁里被炸死亡。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4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