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市场,外企杀猪盘
印度高级官员1月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称,如果中印边界“保持和平”,印度“可能会放松对中国投资的严格审查”。
这则新闻再次将“印度对待外企外资的态度存在歧视”的问题推向风口浪尖。虽然印度一再否认自己是“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外资坟场”,这次却有点不打自招。
被暴打,几乎是近几年里在印度投资的外资企业们共同的宿命。即便和印度山水相连的中国企业也难逃厄运。比如vivo员工在印度被捕、小米被扣押巨额资金、OPPO税务审查已持续多年。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累积印度无视市场原则和规则的人设。
不止中企中资,那些我们熟悉的巨头,如微软、诺基亚、宝马、三星、亚马逊等企业也遭遇过查税、查封、天价罚单的印度组合拳。“养肥了再杀”几乎是印度的传统手艺。印度政府的官方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21年,有超过2000家跨国公司暂停了其在印度的业务。
人口多、市场大、劳动力便宜—拥有这些天然优势的印度,一度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外资外企跃跃欲试。按照施展在《枢纽》一书中的分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电子技术产业,会有一系列的产业环节(而不是整个产业)转移到东南亚。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4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