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陨落
作者 杨松 陈晓平 马小雨 王睿
发表于 2024年2月

高峰期估值70亿美元的威马汽车,依然在艰难自救。

这家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刚获法院受理。

“公司预计,在重整过程中,通过引入战略投资人的支持,产品结构将优化……以期获得恢复持续经营能力。”1月2日,威马最新公告称。

1个多月前,《21CBR》记者来到威马黄冈工厂,前门有保安值守,不让人进。后门紧闭,透过栏杆看到,装车区有十几个棚子,均处于空置状态。

从事基层管理的员工告诉记者,厂区仅有几位值班人员,负责照看机器设备。

这家年产能高达15万辆的工厂,是创始人沈晖在黄冈布下的一枚重要棋子,见证了威马由兴起到急速衰败的厄运。

辉煌不再

“这个厂子,垮了一年,后门已坏,开不了。”清扫落叶的环卫工人说。

驻足许久,正门偶有车辆通行,工作日上午10点,听不到内部有太多动静。

附近居民告诉《21CBR》记者,自2022年底开始,出入黄冈工厂的车辆,就很少了。占地数百亩的整个厂区,均处于空置状态。

工厂宿舍靠近路边,6层大楼里,只有几个阳台晾晒着衣物,为员工配置的篮球场,荒废已久,杂草丛生,已有半米高。

现在萧条的威马黄冈厂区,官方称为“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生产基地”,它于2017年3月启动,这是沈晖开建的第二座工厂。

沈晖造车,走的是自建工厂路线。他坚持认为,能造出好车的厂商,不愿意接外包订单,威马不会与差劲的制造商合作。

威马成立的第二年,他就在温州建立首个生产基地,年产能10万辆。

公开资料称,在黄冈的第二个基地,沈晖拿地1045亩,计划总投资202亿元,年产30万辆。

其中,一期实际建成的产线年产能15万辆,主线自动化率为100%,建成后,可为当地提供约2200个就业岗位。

从事基层管理的王伟,于2019年入职黄冈基地。

那时,这家政府支持的汽车工厂,加速扩建,一边盖厂房屋顶,一边调试设备,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2020年1月8日,生产基地竣工投产,举行首台量产车的下线仪式。

由于涉及工厂保密性,威马甚至不允许媒体携带手机进入。

当日,在总装车间一个临时搭建的简易舞台上,沈晖开场调侃了与美团王兴打赌的事,声称威马一定是新势力的前三,如果当年做不到销量第一,将送王兴一台车,“品牌和价格不限”。

当地一位出租车司机,记得厂区繁荣时期的盛况。

他接送过很多外地汽车配件厂员工,他们来黄冈出差,出站就直奔威马厂区,提供技術支持。

“以前,到了五六点,威马工厂门口的单子多得很。如今,我大半年都没接过这边的订单了。”

司机是本地人,他原本认为,自己能开上威马的电车。

“本地的出租车,原来用天然气,不是长久之计。前两年,有人说,淘汰以后,会全部换成威马的电车。”

他感叹,现在换成电车了,大家换的是比亚迪或者是东风生产的。

命运多舛

沈晖的黄冈工厂,一落成就命运多舛。

本文刊登于《21世纪商业评论》2024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