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航道上的爆炸声:全球货运正酿危机
作者 怜青
发表于 2024年1月
2023年11月20日,也门胡塞武装分子公布了在红海劫持日本货船“银河领袖”号的画面

在红海海域,一艘艘满载货物的商船遭遇袭击,船员必须在“要钱还是要命”这一问题上做出抉择,类似的场景出现在了经典电影《红海行动》的开头,也发生在当下的红海海域。不同的是,对商船动手的不是海盗,而是也门胡塞武装。

多年以来,红海始终是世界上最繁忙却最危险的航道之一,石油和大宗商品经此运往世界各地,因海盗而知名的亚丁湾,就扼守着红海与印度洋相接的要冲,自各国护航编队对海盗重拳出击后,红海也太平了一段时日。

自2023年10月以来,哈以冲突不断外溢。日前,与哈马斯关系密切的胡塞武装开始无差别袭击与以色列相关的船只,企图以此声援哈马斯。至此,武装截断商路,武力逼迫船只返航的场面也在红海不断上演。

12月15日,胡塞武装发表声明称,将继续阻止任何与以色列有联系的船只,直到加沙地带得到了足够的人道主义物资和救援,但袭击目标却在不断扩大。12月26日,胡塞武装承认发射导弹袭击了地中海航运公司的一艘集装箱船。随后,该组织12架无人机和多枚导弹被美军击落,局势进一步紧张起来。

据报道,在此之前,已有8艘货船遭到了袭击。德迅物流(Kuehne+Nagel)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2日,已经能确定至少有313艘船只受到红海局势影响。自称有能力将红海变成“坟场”的胡塞武装,将这片难得和平的区域,再次拉到了冲突之下。

这一轮袭击,不仅意味着哈以战争有可能扩大为更广泛的冲突,更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

要知道,在世界的另一端,巴拿马运河正在从史上最严重枯水期中艰难恢复,这两条承担超过一半全球贸易货量的運河都不同程度受阻,或将为全球航运乃至经济蒙上一层阴影。

航运动脉遭截断

苏伊士运河是地中海进入红海的咽喉要道。尽管经此运河需要缴纳高昂的通行费,但自1869年11月首次通航以来,这条运河愈发成为世界海运的大动脉,海湾地区出产的石油经这条运河送往欧洲,各类大宗货物也通过运河往返于欧亚之间。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SCA)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即运河开通150周年的时候,累计有130万艘船只、286亿吨货物通过苏伊士运河,运河收入达1359亿美元,如今依然是埃及最大的外汇来源之一。

按照《华盛顿邮报》的统计,苏伊士运河每年通过超过1万亿美元的货物,处理着全球约12%的货物运输、30%的集装箱贸易和近10%的原油贸易。

在苏伊士运河154年的历史里,也曾因拥堵、战争冲突等六度停航,最长停航时间甚至长达8年,最近一次停航是2021年“长赐”号船搁浅所致,给苏伊士运河造成了约1亿美元的损失。

胡塞武装活跃于曼德海峡,这里是船只进出苏伊士运河的必经之路。SCA称,穿越曼德海峡而来的货物量,约占通过苏伊士运河货物量的47%,约98%的货物和船只都要经过也门的曼德海峡。

本次影响运河的风波始于2023年10月底,胡塞武装发言人公开承认,10月31日向以色列发射了多架无人机和数枚导弹,拉开了其介入哈以冲突的序幕。

11月20日,胡塞武装发布了一段视频,一艘悬挂着巴哈马国旗的船只在行驶中时,7名蒙面武装分子携带着疑似AK-47的武器,从直升机降落至顶层甲板,夺取了该船的控制权,命令船只开回也门荷台达港。

本文刊登于《看世界》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