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杨潇,科幻世界杂志社首任社长,著名出版人。她及其团队创办的《科幻世界》和银河奖推动了中国当代科幻的繁荣,曾获中国出版领域个人最高荣誉“中国韬奋出版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及世界科幻专业协会(WSF)授予的主席特别奖、俄罗斯宇航协会授予的柯罗廖夫院士勋章、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授予的“金牛奖”及银河奖终身成就奖等。
《科学文艺》
1979年,四川的《科学文艺》杂志创刊了。该刊一创刊就有十五万册的销量,1980年初曾达到二十二万册。我买来《科学文艺》创刊号,认真看了创刊词,心里有一些萌动。
当时,我在成都719厂设计科当助理工程师,成天对着机器调试检测,工作单调而无趣,正想着要去干点自己喜欢的事。读罢《科学文艺》,觉得很新颖,就进一步关注它,并四处征求意见,看去《科学文艺》工作怎么样,朋友们众说纷纭。后来,我听从了我爸爸的意见,他说:从科学史的发展来看,多个科学研究领域分支越来越细化又相互渗透,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三门边缘學科的产生,奠定了现代多门新学科产生的坚实基础,极大地推动了一大批交叉学科兴起。科学和文艺都是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柱,科学和文艺结合很有优势,对文明发展大有裨益。我素来敬重我德高望重的爸爸,钦佩信服他高屋建瓴的哲思和明晰的判断,于是决定转行,投身于这个交叉学科的新领域。我后来的经历都验证了我爸爸的智慧和远见。
正好《科学文艺》编辑部招聘编辑。主编刘佳寿提出招进的编辑要有工科背景,同时还要有文艺作品发表。1979年,“文革”结束不久,正好我在《四川文学》上发表了一篇散文,我就拿着那期杂志和北京航空学院毕业证去应聘了。
于是,1980年3月,我走进了《科学文艺》编辑部。
没想到的是,《科学文艺》的鼎盛期很短,热潮尚未全面涌起就哗啦啦地退潮。本来和科普相关的杂志大都很受社会欢迎,很红火,但是,80年代初“清除精神污染”又错批了科普科学文艺类的文章,全国科普类刊物纷纷关停并转,江河日下,举步维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