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给予我们的力量
作者 陈致颖
发表于 2024年2月

年末岁首,朋友之间的小聚渐多。大家分散在不同岗位,他们听闻我是编辑,毫无例外地脸上都会闪过一丝惊讶,然后问我:“现在的互联网这么发达,你为什么还坚持在纸媒?”

对于朋友的提问,我无法报以长篇大论,也不知该用何种答案才能使他们信服,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纸媒不过是昨日黄花。我承认互联网发展至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微型计算机”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短视频的出现,也将时间分割得更加碎片化。纸媒、书籍,似乎已经是“老古董”,有些不合时代。

我成为编辑的时间不长,甚至可以说短。身边有已经转行的编辑,有封笔的作者,还有投入互联网浪潮的同事。其实说来惭愧,坚持在纸媒,不是因为热爱这种高尚的理由,无非只是觉得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我依旧感受到了纸媒所传递出的,属于文字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无形的,但真实存在。

三年的编辑生涯,经手不少稿件,有的稿件湮灭于书山文海,有的稿件却因作者所书写的文字,让我印象深刻。

2023年12期的大策划是有关梅里雪山外转的徒步纪行,作者洋洋洒洒书写了一万多字,沉积八年才投送给了编辑部。

没有绚烂的壮美河山,也没有作者自身的心灵洗涤。看似是记录徒步过程,实际上讲述了一群普通人的故事。他在后记中写道,自己没有写山川美景,也没有写自己的思想感悟,而是选择将笔触对准普通的藏族兄弟、乡村邮递员、护林员、筑路工人的身上,他用文字书写了他们的过往、现在和未来,而他们的故事则终将会印刷于纸张,一笔一划都幻化为了“中国”。

曾经,我们远古的祖先把字刻在石头上,期待它可以載着他们的故事穿越时光,被后人所知。时光荏苒,我们也把故事变为文字,印刷在书籍之中,当文字跃然纸上,它们的力量悄然出现。

对于读者的来信,时常会让编辑部感到开心。那些陪伴了《环球人文地理》一年又一年的读者,他们的文字质朴,不会有太多的修饰,却能走入人心。

一位高中的女孩,手写了一封信件,感谢《环球人文地理》在初中几年带给她的陪伴,而她自己也喜爱写作,希望有一天可以在杂志上留下自己的文字;一位研究生,似乎把素未谋面的编辑部同仁当成了朋友,他在信件中诉说着自己生活的小事,学业的压力。他说如果自己心情不好,就会打开杂志,跟着作者的文字,仿佛走过万水千山,穿越时空万年,低落的心情也会不自觉地变得愉快。还有一位高龄老人,他或许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却认真读完了每一篇文章,信中书写了无数感言,那是长辈的谆谆教诲。

我们所处的国家地域广袤,人口众多。读者与编辑,分散于四海九州。对于读者而言,编辑只是版权页上面的名字;对于编辑来说,读者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但是偏偏又因为印在纸张上的文字,我们虽未谋面,也不曾听见彼此的声音,却依旧可以相互轻道一声:“嗨,老朋友,你好。”

新年伊始,我想我还会在这里,感受着文字的力量,并把这份潜藏的,看不见的力量带去给他人。

2024年,我们不见不散。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