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百年医院信息升级了
作者 辛颖
发表于 2024年2月
北大人民醫院核心信息新系统2023年春节正式上线。图/视觉中国

一家医院要将运转了26年的核心信息系统全面升级有多难?

新增或替换46个系统、对接74个现有业务系统、涉及49个承建商762个接口,这一连串的数字,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下称“北大人民医院”)在四个半月之内完成的任务。

这也是全国医院的信息管理部门面临的“难题”和考验。自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提到“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新一轮的信息化升级已然来临。中央财政为每一个示范项目给予5亿元财政补贴,重点之一就是加强智慧医院建设。

中国的医院信息化起步于上世纪末,几经升级进入数字智能时代,那么如今公立医院的数字化转型的需求究竟是什么?信息化建设应如何支撑医院从做服务转向创造价值?

“2023年春节医院核心系统升级切换,同时升级LIS、微信服务号、互联网医院等重要业务系统,其难度像是在同一天为同一人做了几台器官移植手术。”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信息中心主任刘丽红说。

回顾一年多来的磨合和优化,刘丽红与《财经》做了一次深度对话。

成为全院最高优先级任务

《财经》:如何下定决心更换核心系统?

刘丽红:北大人民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由来已久。中国首个医院信息系统(CHIS)1996年在北大人民医院诞生,此后陆续率先完成了电子病历、移动护理、HRP、集成平台、医联体等系统的实践与落地,斩获多项国内外信息化奖项。

随着院区规模和就诊人群不断扩大,医院从最初设计的不足3000日均门诊承载量,发展到现在的1.3万人次/日,多院区、多中心协同管理等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系统升级不能弥合与底层架构产生的“裂痕”。

作为头部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加快了多院区发展的脚步,现在已有西直门、白塔寺、通州和正在建设的雄安四个院区,还有河北怀来的合作院区,青岛、石家庄的区域医疗中心。管理难度升级是必然的结果。

2022年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从医院发展长远规划、运营能力提高以及当下的急难问题入手,第一时间决策进行核心系统升级,院长王俊院士挂帅,分管院长赵翔宇在一线督导,信息中心以及合作厂商通力合作,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执行团队。

效果立竿见影,我们采用了基于中台的新一代技术架构,满足了多院区一体化管理要求,短时间内多院区核心系统可以平稳切换。系统升级完成之后,在北京市电子病历数据质量上报30家试点医院中,北大人民医院一直以满分的成绩名列前茅。

《财经》: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更看重什么?

刘丽红:医院内部的子系统众多,在这次升级中,医院重点考虑一体化发展需求,将最核心的HIS和EMR(电子病历系统)打包招标,更换为一个供应商,信息对接更顺滑,也更考察综合实力。

供应商不能仅仅满足医院现在用得上的需求,产品框架中也要包括契合医院长远发展的设计。比如,现在特别受关注的基于医疗场景的大语言模型,虽然这个产品的应用目前只是早期探索阶段,供应商愿意和医院合作,共同探索开发有价值的产品,对医院就有长期价值。

所以,北大人民医院选择了以一体化基础架构为底座,建设基础支撑平台、能力平台、体验平台,以及服务、临床、管理、科研、协同等五大类应用,以实现数字化的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协同,支撑数字化医院目标落地的技术方案。

《财经》:核心系统升级的主要难点是什么?

刘丽红:在这次一体化系统升级切换中,我们新增或替换46个系统,对接74个现有业务系统,涉及49个承建商、762个接口。期间需要对接海量的信息,涉及医院几乎所有部门,大量的调研确认、沟通磨合。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