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斯诺延安之行看党的对外传播工作
作者 谢煜桐
发表于 2024年3月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回顾党的历史,1936年6月至10月间,党中央围绕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访陕北苏区进行了一系列安排,取得了积极效果,成为党开展对外传播的一个成功范例,这对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对外传播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这是一次积极主动的对外传播实践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党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倾向,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2月27日,毛泽东又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进一步阐明了上述方针。显然,我们党已经逐步破除了关门主义倾向,做好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内外政治力量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思想准备。同时,党中央还尝试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以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长期的新闻封锁。

1936年初,党中央请宋庆龄邀请一位外国记者和一名医生到陕北苏区实地考察,以充分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在宋庆龄的精心安排下,埃德加·斯诺登上了西行的列车。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机会千载难逢,不能错过。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设法打破这一已经持续了九年的新闻封锁。”

几经辗转,斯诺来到苏区,并在安塞受到周恩来的欢迎和会见。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欢迎斯诺考察苏区,回答了他的许多问题,并为他拟定了一份为期92天的采访计划。随后,斯诺在一小队红军通信部队官兵的护送下,历经3天颠簸,终于抵达当时党中央的驻地——保安县(今志丹县)。当斯诺到达时,街上悬挂起用中英双语写成的“欢迎美国记者来苏区调查”等标语,几乎所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大多数中央委员都走出来迎接。7月14日,党中央在保安举行欢迎大会,毛泽东出席并发表即席讲话,对客人的到访表示欢迎。热烈的场面深深感染了斯诺,也让他对后续的采访充满向往与信心。

党中央对斯诺西北之行的接待安排,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是:开展对外传播工作需要积极主动,以充分营造良好的政治舆论氛围。

本文刊登于《党建》2024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