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文君,第一位女博士
作者 陈华伟
发表于 2024年3月

崇祯十一年(1638年)对于大明朝廷来说是个相对安生的年份,张献忠投降,李自成仅以十八骑败走深山,农民军遭受重创,“降略尽”。远离北京的杭州城里,画家陈洪绶没怎么担心改朝换代,而是在为自己姑母的六十大寿发愁:作为后辈送什么礼物才能配得上姑母的博学多闻以及深明大义。忽然,他灵光一现,大叫:“就是她!”于是,挥笔泼墨,一幅著名的画作诞生了,这就是《宣文君授经图》。

宣文君何许人也?一句话就能概括,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博士”:继承家传绝学,获皇帝御赐尊号,在80岁高龄开设学馆,为120名太学生传道授业。经历如此传奇,也难怪有人将宣文君称为“女中孔子”了。

颠沛流离,从未放弃

宣文君,宋氏,两晋十六国时期前秦太常韦逞之母,这是史籍《十六国春秋》和《晋书》中记载的宣文君的出身。光看这些信息,就足见传统社会里女性必须讲究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古代女子大多有姓无名,想要知道她是谁,就得借助父亲、丈夫或者儿子的名字,如宋氏、韋宋氏,或韦逞母。但宣文君又是幸运的,凭借深厚的学问素养和卓越的教育成就,为自己赢得了“宣文君”这个封号,成为一名流芳百世的女教师。

“幸运”的起点,是宣文君没有兄弟,又有一位开明的父亲。宣文君所处的两晋十六国时期,还有一个常见的称呼叫“魏晋南北朝”,是古代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变革、大融合的时期。在长达369年的时间里,南方东晋、宋、齐、梁、陈政权更迭,北方“五胡内迁”,少数民族相继建立的政权多达21个之多。这些政权统治短暂,施政暴虐,民间起义频发,社会思想也异常活跃。

乱世之中,宣文君母亲早逝,她由父亲抚养长大。她从小便知自己家族世代学习儒学,家学渊源深厚。父亲更对她寄予厚望,曾对她说:“吾家世学《周官》,传业相继,此又周公所制,经纪典诰,百官品物,备于此矣。吾今无男可传,汝可受之,勿令绝世。”这段父女对话既可以看出宋家的学问传承,已历数代,“传男不传女”,其父不受世俗偏见束缚;又能反映魏晋南北朝社会的风气相对开放,礼教没有那么严密,女性亦有机会摆脱无才便是德的规训,甚至能够在男子才能从业的领域有所成就。

宣文君牢记父亲教导,立志继承家学,日夜刻苦研读,即使战火纷飞,也依然坚持每天温习功课,从不懈怠,最终精通《周官》。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物》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