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就在那里
作者 万维钢
发表于 2024年3月

我们常常相信历史前进的冥冥之中存在一些“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大势,就像《三国演义》开头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样。然而就算真有这样的大势,也很少有人能正确地预见。

比如100多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形成互相依赖的整体,电话和电报这些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各国能够充分交流,再加上民主制度的广泛传播,整个欧洲的政治家、知识分子和商界巨擘都认为天下大势是和平。他们在20世纪之初预言欧洲将不会再出现大的战争,结果20世纪却是人类历史上战争最惨烈的世纪。

但是,也不能说天下大势不存在,或者不可预测。实际上,有一个波兰银行家,伊凡·布洛赫,曾经几乎窥破了天机。作为一个业余军事学家,布洛赫在1898年出版了一套六卷本著作《未来战争的技术、经济和政治诸种方面》。布洛赫也许从来没上过战场,但他是世界上最了解机枪意义的人。布洛赫说,机枪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步兵和骑兵战术彻底过时——有了机枪,士兵们只能在战壕里作战,他的计算表明,一个战壕里的士兵与一个地面上的士兵相比,有4倍的优势。这样步步为营的壕沟战会让快速推进成为不可能,以至于任何一个强国攻打另一个强国都不可能速战速决,所以未来战争必然是漫长的消耗战。这样长久的战争会迫使参战国投入百倍于传统战争的兵力,拖垮参战国的经济,引发国内动荡甚至革命,所以没有哪个大国会愚蠢到在机枪时代发动战争。他得出的结论就是,机枪将会给世界带来和平。事实证明除了和平,其他方面布洛赫都说对了。

布洛赫没有预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会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他高估了世人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这本书的思想是如此先进,以至于在它非常畅销的情况下却没有引起各国军方足够的重视。军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排兵布阵,一直到十几年以后,欧洲战场上的将领们才意识到机枪的确是一种防守性而非进攻性武器,而且打仗的时候的确应该待在战壕里。即便是这样,机枪也没有带来最终的和平,因为坦克出现了——布洛赫写书的时候,这个终极陆战进攻性武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无论如何,从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判断天下大势这个思路并没有错。

技术不仅仅为人类生活提供了辅助性的帮助,而且可以直接改变人类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制度,甚至可以说技术发展的大势决定天下大势。凯文·凯利的书《科技想要什么》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技术的大势图。

在这本书里凯利提出,技术的发展正在变得越来越独立,就好像有了自己的生命一样,变成了一个活的东西,以至于它“想要”一些东西。人类对技术的控制能力很弱,我们的角色不是技术的主人,而是“技术的父母”,乃至于“技术的生殖器官”。即便如此,技术仍然是个好东西,它的大势总是让我们变得更好。

并非所有人都认为技术是个好东西。有些极端环保主义者认为人类应该放弃技术,回归原始社会的自然生活。

本文刊登于《读者》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