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默:一切答案都在自己心中
作者 张莉华
发表于 2024年3月

2023年12月7日,周默首个个人影像装置小展在北京shiftersilo展出。展览的原型,缘起一本Zine——《转湖》。

shiftersilo位于北京红星胡同,金宝汇南门旁边。一个可以坐在那里看书写字的酒空间,兼具开放性与私密感。展厅是属于这里的一部分。与酒吧相隔一扇门。周默介绍说,shifter的意思是“转化器/切换键”,这次展览也是一次shifter,将远方的自然景观搬入了城市中心,希望来到这里的人也能够完成一次“切换”。那扇门就是shifter的启动按钮。

这次展览尽可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还原现场。在shiftersilo的地面上,还原了拉姆央措湖的湖状地图。邀请观者从松赞林寺开始,顺时针“转湖”。而吊装在视觉高度的每一张作品的位置,都匹配了拍摄时的站位与视野。在一些角度,不止眼前的景象,也可以看到“对岸”的风景。观者置身于Ta的“在场”,完成一次转湖体验。

走进展厅,杂音消除。当你的双脚踏上“湖边”时,不仅会看到风景,还能聆听到湖边的声音,嗅到湖边的气息。那是周默拍摄时录下的环境音以及点燃的雪松散发出的自然气息。在“湖边”向“对岸”望去,可看到三个角度不同的松赞林寺,还有挂满经幡的小山——岽取生。

右手墙面上有一件作品,是将两年前的那本《转湖》粉碎掉,再与当时在湖边采摘的植物搅拌而成的新作品。周默用它呈现了自己的时过境迁,心绪流转。过去随着改变在破碎,现在随着破碎而新生。

我与湖水

我们先从展览开始吧,这个展览是怎么产生的呢?

知道shifter是一两年前的事情了。去年,我的朋友朝朝在这边做了一场公益活动,认识了苗彻,她觉得我俩应该认识一下,就拉了一个群,群名叫“一场春天的遇见”。在群里,我与苗彻算是认识了。今年6月份她来云南玩,我们约了一天在昆明见面。恰好我当时考虑有没有可能把原来的Zine做成装置,就带了《转湖》展示给她看。她果真很感兴趣。一两个月后,她向我说,最近看了其他人的一些作品,都不如《转湖》打动她,来北京我们把它实现了吧!这个展览就算定下来了。

你自己怎么评价这个展览,实现了你的预期吗?

70%吧,受限于空间与成本。但我觉得是很正常的。这个展览是我和苗彻一起商量的,首先,我觉得shifter这个词与展览概念莫名契合。她所做的是让来到酒吧的人获得一种从日常琐碎中切换出来的状态。我也是希望大家通过这个小小的展览在城市中感受到些许在大自然中方可获得的平静,都是关于切换、抽离、觉察。所以我希望它是立体的,是通过五感去引导自我觉察的,不过目前可能只有四感。

相比于实现自己的那个100%,我觉得更珍贵的是我能与一位理解我的人一起做成一件事,这是一份难能可贵的默契。在茫茫人海中,有人帮我搭上这根线,她认可我的作品,我把这件事情交给她做也很安心。我需要遇到同频的人,然后有了一种与他们连接的方式,我与苗彻就是这样,我们产生了连接,共同做出来这个展览,与来看展的人又会建立一个个连接。

怎么想到要拍《转湖》,当时是怎样的心境与心情呢?

在西藏与云南的藏区,有很多雪山、湖泊、寺庙。转湖、转寺庙、转山就是围绕湖、寺庙、雪山行走,边走边念经朝拜等,是朝圣。但如果就住在有湖有寺庙的地方,转湖、转寺庙其实就是有信仰的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城市人饭后遛弯,他们就是去转湖。我在香格里拉工作的时候,有空闲时间或者感觉心浮气躁的时候就会去湖边走走。

本文刊登于《摄影之友》2024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