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疫苗行业进入内卷时代管线布局成为提升竞争力的胜负手
作者 叶睿远
发表于 2024年3月

据Evaluate Pharma数据,全球疫苗市场份额中儿童疫苗占比高达61%。或许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沃森生物预告2023年业绩下滑的公告中有如下说明:受国内新生儿数量下降影响,公司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产品销量较前一年同期有所下降。

除了出生率下降对需求的威胁外,疫苗行业令人担忧的还有不断变差的竞争格局。虽然全球疫苗是寡头垄断的市场,葛兰素史克GSK、默沙东MSD、辉瑞Pfizer、赛诺菲Sanofi四家巨头合计占全球疫苗市场超九成份额,不过国内的竞争生态可能全然不同,而这一切还要从国内外疫苗的技术代差说起。

技术代差影响疫苗行业出海竞争力

一直以来,国内疫苗行业缺乏实质性创新,几个大单品国产疫苗上市时间普遍较欧美晚5-10年时间。即便是去年6月才正式上市的国内首个带状疱疹疫苗,虽然距FDA批准已足足晚了17年,但其技术路线仍是默沙东已停产的减毒活疫苗路线(Zostavax),技术代差显而易见。再比如全球第一大疫苗大单品、也是国内第一大疫苗大单品HPV疫苗,FDA是2006年批准上市,而国产HPV疫苗直到2019年才獲批上市,且还是“残血版”的二价疫苗,晚了将近13年。

之所以国产疫苗较进口疫苗存在较长时间的技术代差:一方面是国内新药审批改革的序幕直至2015年才缓缓拉开,在此之前国内药品行业以仿制药为主,而国内创新药也是在此之后才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疫苗行业也有类似的情况,药审改革显著缩短了疫苗审批时间。另一方面,由于2018年发生了长生狂犬疫苗生产记录造假事件,导致监管加强了对国内疫苗生产企业的管控,由此看到此后行业疫苗生产许可证一度停发,直至新冠疫情后才逐步恢复。

也正因此,国内疫苗行业的出海进程整体不如创新药。比如Biotech龙头百济神州,其海外营收在去年年中时已接近35亿元,占比接近一半,反观疫苗行业的出海规模几乎可忽略:像某龙头股即便新冠疫苗出海的高峰期规模也不到12亿元,占比还不到当年营收的1%,龙二万泰生物的出海高峰规模达4.46亿元,也仅占当期营收的4%;包括沃森生物、康泰生物等在内的国内疫苗企业都有类似的情况,但仍都在努力往外走,究其原因是目睹了国内创新药市场的高度竞争环境,不得不为即将到来的格局恶化做好准备。

本文刊登于《证券市场周刊》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