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融证券易主后“二次创业”东兴证券投行业务频被处罚
作者 惠凯
发表于 2024年3月

四大AMC(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成立20多年来,先后在中国银行业、证券业的风险处置和化解,以及资产质量的持续改善和金融机构上市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在聚焦不良资产主业的同时,四大AMC还依托旗下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牌照,广泛发展起了“副业”,部分AMC公司的规模因此快速扩张至万亿元以上,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大金主”。

2018年以来,为整顿不良资产市场秩序,监管要求四大AMC公司均逐步剥离非主业,聚焦回归不良资产主业,在这之后,四大AMC便开启了“瘦身”潮。

继中国华融易主并于今年1月底正式更名后,近日,权威媒体新华财经报道称,“从业内知情人士处再次确认,中国信达、东方资产和长城资产三家资产管理公司将于近期划至中投公司”。这一消息一经发布,便在业内引起了较大反响和讨论。

四大AMC公司均有券商牌照,但发展战略、现状各异,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东兴证券,其投行业务表现较强,但在IPO、债券发行承销业务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率先剥离的华融证券(现更名为“国新证券”)在大股东易主后,也启动了“二次创业”。

国新控股入驻华融证券更名为国新证券

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AMC系”券商中既有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华融资券、发展较稳健信达证券,还有投行业务表现亮眼,但因风险管理和质控缺失而遭遇泽达易盛IPO造假受到较大冲击的东兴证券,以及业务规模和体量较小,偏居行業尾部的长城国瑞证券。

在“AMC系”券商中,华融证券、东兴证券在几年前排名较高,但随着中国华融2019年后进入风险处置阶段后,两者发展路径便发生了较大偏离,前者业务规模下滑明显,而后者仍维持较高的业务规模。

iFinD显示,投行业务以IPO业务为样本,在2016年时,华融证券一年还有两笔IPO业务,与东兴证券相同,前者当年获得的承销保荐业务收入为9200万元,而后者则为8400万元。而到了2018年后,随着“赖小民事件”曝光,当年华融证券无一单IPO获批,投行业务逐渐被东兴证券甩开。特别是进入2019年IPO大年后,华融证券依然未能收获一单IPO,而同期的东兴证券却有9单IPO过会,进入投行IPO榜单前十。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华融证券的投行团队有多位骨干和在手项目出现了流失,比如深圳市麦士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启动IPO时还选择华融证券担任辅导券商,但到了2020年麦士德福再次启动上市辅导时,辅导券商已经更换为万联证券。

本文刊登于《证券市场周刊》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