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影像到数字区域曝光法(下)
作者 董冬
发表于 2024年3月

在上一篇文章《从传统影像到数字区域曝光法(上)》中,我们谈到了区域曝光法释放出的强大功能。传统胶片影像创作者在拍摄和暗房制作时,都会遵循着一句口诀“曝光暗部,制作亮度”。进入到数字影像时代,传统的区域曝光法是否还可以应用到影像的制作之中。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用一个实验来测试数字影像的特性,看它是否与传统胶片一样,对画面的暗部宽容度有着严格的要求。那么让我们拍摄一张中灰卡,看看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见图2.1)。

讓我们来解析一下图2.1,它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为区域曝光法的光区分布和RGB数字色彩值的对应关系。由罗马数字代表的十一个明暗区域,分别对应着色彩数值范围,每个区域大致包含了25点数值区间。例如,我们可以看到罗马数字V,也就是五区的对应RGB数值大致为128-153区间。下半部分是我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一张灰卡,进行数据信息对比。当我们拍摄第五区时,快门时间为1/15秒,RGB数值为127;递进增加曝光快门时间1/8秒、1/4秒、1/2秒、直到一秒钟,RGB数值达到255,也就是纸白或是纯白色。换句话说,就是从中灰开始增加四挡曝光,就会到达数字相机高光曝光的极限。接下来以拍摄中灰1/15秒为曝光基础,提高曝光快门值六挡,从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直到1/1000秒。我们会发现,RGB色彩值始终还没有到达0,也就是纯黑的状态。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到了一个结果,那就是数字相机传感器与传统胶片相反,在使用中对暗部更加友好,对高光的宽容度相对更窄。如果传统胶片的拍摄口诀是“曝光暗部,制作亮部”,数字影像也就是恰恰相反是“曝光亮部,制作暗部”。

图2.2中,上图拍摄参数为ISO100、光圈F32、快门1秒,在拍摄后,画面右上角出现了曝光预警。下图是使用后期软件AdobeLightroom中“曝光度”功能,对照片降低曝光2挡,可以看到下图右上角红圈位置的云层细节依然无法得到有效恢复。

图2.3中,相同的场景,上图缩短了曝光时间,拍摄参数为ISO100、光圈F32、快门1/2秒,拍摄后,画面中礁石的暗部处于欠曝的状态。

本文刊登于《摄影世界》2024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