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性需要去参与科学?颜宁这样回答
发表于 2024年3月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女性在全球科研人员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30%。长期存在的偏见和性别方面的陈规定型观念使女童和妇女“远离”了与科学相关的领域。

知名分子生物学家、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颜宁就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问:在你眼中一个科学家应该具有的最关键的素养是什么?

颜宁:我们总是试图去总结出一些职业特性,但我接触的从事科研的很多人,包括诺奖得主、非常知名的教授,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的学科对于一个人的素养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非要让我总结,那么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好奇,这确实是因为所谓科学就是我们不断去扩展人类知识的边界。你必须要能够不断地提出问题,而不是想当然。

但是仅仅有好奇心是不够的。还有其他的,比如说我自己觉得有一点天真会比较好,天真,或者说保持你童年时候对于万事万物的好奇。

特别是实验科学,你在做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枯燥,你会不断地重复,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些童趣在里面,让你整个人始终是一种比较乐观、比较开心的状态,我觉得这种心理也是挺重要的。

还有我自己感觉记忆力要強,因为科学有些时候是需要一种联系,需要你对于一些数据很快能够精准地反映出来。

虽然说网络非常发达,你可以不断地从网上去调取这些信息,但是有些时候存储在你脑子里,你可以快速地联系起来,快速地调动出来,这种能力还是要比你什么东西都要在网上去搜,要来得重要得多。

还有一个对各行各业都重要的是身体素质要好。

问:你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怎么度过的?你小的时候是不是就是一个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的女孩子?

颜宁:还真不是。

我可能会有一些漫无边际的遐想,我小时候没有想过做科学家,因为我更感兴趣的是读小说,童话、神话、古典小说、中外的小说我都读。

所以我一直以为我将来会从事跟文科相关的工作,或者去做记者,甚至去做作家,那是我小时候的理想。

但是现在回头想,其实我小时候读那么多书,它会把我的想象力给激发出来,然后就会忍不住去想,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有没有那种可能?

读《西游记》,我自己就会想,孙悟空七十二变,他如果能把自己不断地变小,如果变成了一纳米高、十纳米高,这么大的一个他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现在回头想想,那个时候这种好奇心,可能奠定了我今天做结构生物学的一个最原始的基础。

然后小时候我总是盯着夜空想,宇宙到底为什么没有边际?我到现在也没有搞明白。

其实,当你带着问题去仰望星空的时候,那时候就会想想这些是不是在我心里的科学萌芽。

问:你从小长大的环境、你的家庭是什么样的?

颜宁:我的家庭非常普通,我父母都是工薪阶层。

我们小时候其实作业也不多,基本上在学校就完成了,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兴趣班,回家吃完晚饭,我最喜欢的是听评书,到现在还记得那个时候有《哪吒传》,然后8点准时休息。就是这样很普通、很放松的一个环境。

那个时候,工作单位一般都有那种所谓的宿舍楼,大家都是住在一个大院里面的,然后除了楼之外,还会有比较空旷的一片,小孩子们彼此可能也都认识,就一起疯玩。丢沙包,一起打打小扑克什么的,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很轻松的一种状态。

所以我现在看到网上说所谓的教育焦虑,小孩子们有多累,我就觉得跟我们小时候特别不一样,我小时候现在回想起来就是一种很被放养的状态。

问:那么后来你是怎么样走上从事生物学研究这条道路的?

颜宁:我们高中的时候在高二是要文理分班的,那么我当然是第一时间就报了个文科班,然后就被我们班主任给揪回去了。

为什么?因为我的成绩,每次考试我几乎都是全年级第一。老师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成绩这么好,你就过来学理,干嘛要去学文?

其实我现在回头想想也还是不能苟同的,我觉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我也不讨厌理科,而且我很喜欢我们班主任,然后到了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的理想始终是学文,但我想报的是科技中文,当时清华有一个叫科技中文系,我特别想报。

但这个时候我父母的意见对我影响还挺大的,因为我们那个时候有一个说法,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我爸就让我报生物系。

我之所以报生物系,也是因为我不反感。当时我们的生物老师是一位很酷的女老师,她当时教得也非常有趣。

比如说,我还记得我们按照遗传学,比如说你知道血型是怎么回事,你父母是什么血型,那么你可能有哪些血型?如果兄弟姐妹有什么血型,那么怎样去反推父母的血型?我觉得很有意思,当时确实是被这些遗传规律给震撼到了。

本文刊登于《科学大观园》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