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作者 贾璇
发表于 2024年3月

自2023年9月被首次提出后,新质生产力便成为中国经济的热词。2024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又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

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每一轮技术革命都带来经济社会质的跃升。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科技创新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他们围绕各自所在领域,为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

科技攻“尖”,形成支撑

2月23日19时30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文昌点火升空,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距离上次仅过去70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新型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容易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2023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连续成功发射175次,总发射次数突破了500次。

容易向记者透露:“在新型火箭的设计过程中,研制团队将继续发力新技术应用,在智慧火箭方面进行实际的工程应用,以进一步提高任务成功率,保障航天员安全。为了优化中国空间站运营阶段的运营成本,新型运载火箭的一子级箭体结构将按照可重复使用来设计。”

“近年来,新一代运载火箭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创新驱动下,已经形成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容易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来自中国科技的力量,正将梦想照进现实。

“现在‘奋斗者’号正在爪哇海沟进行下潜作业,开展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合作。”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叶聪如是说。

4年间,“奋斗者”号累计完成230次下潜,其中25次深度超过万米,实现32人完成海底万米作业,持续刷新万米下潜人次的纪录。

作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叶聪见证并亲历了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的脚步。在他看来,科技创新既要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更要重视培育颠覆性的原创科研成果。

上天入海只是中国科技创新诸多新突破的一个侧影。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产业向“新”,增强动能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多位代表委员一致认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最具领先优势和发展潜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增长引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認为,我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基础雄厚,具备三大优势条件,包括完整工业体系优势、企业科技创新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