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保护民族美学纹样推动民族手工艺走向世界
作者 杨琳
发表于 2024年3月

“我们希望把一个商业行为做成一群人都觉得更有意义、更长久的事。”全国人大代表、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这些年来,夏华一直致力于苗绣产业发展,带着团队去贵州深山寻找绣娘,将她们的绣品实现产业化、商业化落地。用她的话说,是让绣娘们“用自己的手艺养着鸡、养着鸭、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有的村子就是靠这个实现了脱贫,甚至一年能创造上千万产值。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夏华仍然关注苗绣产业发展,带来了关于支持建立中华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推动民族手工艺走向世界等建议。

民族纹样保护需要更多参与者

“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图腾、纹样,它们或存在于民族歌谣中,或存在于民族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或存在于日常生活用具中。它们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记忆,是各民族独特的美学符号。将这些民族璀璨的文化图腾保护并传承下来,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夏华长期致力于民族纹样保护工作,对此深有感触。

近年来,为了不让代代相传的绣样逐渐消亡,夏华和团队从30多个民族里寻回了25000多名绣娘,收录了8900余种民族传统纹样。

直到现在,夏华还能记得早年间第一次见到布依族的独臂绣娘梁忠美时的情景。“当时,她在街上摆了一个小板凳,前面有一个刺绣的小台子。她可以不用草稿,照着爱人抓来的蝴蝶标本将花纹活灵活现地定格在绣片上。”夏华表示。

她回忆说:“我和梁老师说,我们的设计师可以跟你一起把蝴蝶绣片变成一个艺术品。当时,我能感受到梁老师满脸的茫然,因为她不知道什么是‘艺术’,在大山里这么多年,她就是每天绣花。后来,我们的设计师真的把梁老师绣的蝴蝶变成了漂亮的时装、工艺品……”

最初,梁忠美的作品在家乡的小集市上只能卖几十元,只有极少数游客能看到她的蝴蝶。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