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作者 王小广
发表于 2024年3月

【关键词】企业家 科技创新 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突破,必须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深入推进微观企业的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质量的根本变革,形成以企业创新为主导的创新驱动型经济,加快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是建立创新驱动型经济、加快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着力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内生动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变化,以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科学发展的内在趋势,从技术、制度与管理多层面不断创新升级的过程。也就是说,企业创新机制的形成是创新能力由弱变强,创新要素的作用由外生逐步转向内生,由适应性创新转变为战略性创新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中企业的投资与管理者的角色转换和企业制度的变革居于核心地位。

推进企业转型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高,需要加快培育大量现代企业家

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企业内生化创新机制的形成,主要是靠大量以创新为已任的企业家群体的推动,他们推动着技术创新、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革命,并成为科技需求的主要提出者和科技成果市场价值的最终实现者。因此,如何在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有效发挥企业的作用,实质变成了如何推动企业经营者转型升级,即加快培育大量现代企业家,发挥企业家在推进企业战略转型、建立企业内生化创新机制中的核心作用。

近年来,我国微观企业发展面临一定问题与挑战。从规模以上工业的数据看,主要困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本投入增长速度持续大于产出。2012年—2022年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长7.3%,而营业收入仅增长4.0%。二是市场需求不足导致营业收入增速下滑、应收账款上升。2012年—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4.0%,比上一个十年(2002年—2012年)回落12个百分点。与之对应的是前期累计市场风险的集中释放,即应收账款较大幅度增长。三是利润增长持续慢于营业收入增长,较多工业行业进入报酬递减阶段。2012年—2022年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长3.1%,比营业收入低0.9个百分点。

报酬递减是近阶段我国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的主要问题。报酬递减与营业收入并不完全相关,也与成本上升并不对应。出现持续的报酬递减问题一定是由于创新能力的不足,特别是当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时,如果经济长期无法实现从要素高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那么报酬递减问题将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只有实现了企业发展方式、动力、质量等的根本变革,全面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用新的报酬递增曲线代替已形成的报酬递减趋势,企业与行业才能最终走出重大发展关口的瓶颈,此时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也就建立起来了。

微观企业发展方式、动力、质量变革过程是当前发展阶段需要重点推进的重要的企业战略转型,而决定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变量,既不是环境的变化,也不是政府干预的多寡,而是靠企业自身的战略选择,特别是要靠一个重要群体的推动,即企业家要在企业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企业与行业强不强大,主要看企业家群体成长数量与质量。我国真正能称得上企业家的企业投资与管理者不多,其占比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企业经营者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企业家,就像其他行业“成名成家”的人一样,真正的企业家就是经营企业的专家,企业与行业发展的领军者。

真正的企业家有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创业意识与创新能力特别强,推动技术进步、创造性破坏是其最重要职能。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