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青春力量
作者 吴善超
发表于 2024年3月

【关键词】青年科技人才 硬举措 新生态 科技自立自强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队伍,更加倚重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关心关爱青年科技人才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2023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更多硬举措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这为我们全面认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精心做好青年科技人才工作、服务强国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认识青年科技人才的战略定位和时代使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青年科技人才是集中体现“三个第一”作用的重要创新主体。“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青年科技人才寄予重托。青年科技人才是标志大科学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是科技创新脉搏律动最活跃的生力军,是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先锋力量。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着眼“两个大局”、强化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塑造人才竞争国际比较优势的战略抉择。

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呼唤青年英才勇立潮头。近代科学诞生以来,历次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也是人才中心的变迁。历次科技革命中做出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者,多是处于最佳创造年龄的青年科學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演进,持续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发展的界限,科学、技术、工程的界限日益模糊,多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深化,变革性研究、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科技创新的广度、速度、深度、精度、活跃程度拓展攀升。在科技革命影响下,科学研究范式、技术攻关范式、应用转化范式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迫切需要科研组织模式、科技人才培养使用等模式主动应变。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引发创新主体及其相互关系重构,开放式创新、网络化组织、大范围利用协作技术成为重要趋势,传统产业的未来化跃升、未来技术的产业化落地需求急迫,对拓展科技成果应用速度广度精度、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出新要求。

科技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亟待强化青年人才保证。人口规模巨大等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发展必须建立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是高度自立自强、绝不能依附他人的现代化。现代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源环境约束等现实条件,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是科技支撑的现代化。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赋予青年一代特殊使命。在国家科技战略与政策支持下,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如青年科学基金2023年资助22879人,1987年以来累计资助267277人,成为基础研究的人才摇篮。青年科技人才作为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已经和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如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导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任务的许多项目团队,平均年龄都在30多岁,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龄低于45岁。在科技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已成长为骨干。当代青年科技人才职业生涯与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坐标高度契合,应充分发掘他们在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的生力军、突击队作用,引导他们聚焦“国之大者”砥砺创新创造,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早日把我国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塑造国际竞争优势亟需壮大青年科技力量。人类文明史上,人才总是聚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活跃的国家和地区。16世纪以来,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先后成为全球科学中心,同时也是人才中心。当前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大国博弈更加激烈复杂,科技人才资源争夺日趋白热化。从贸易战到科技战再到人才战,美国对华大搞筑墙设垒,力图脱钩断链,管制技术出口、限制人才交流、遏制科技产业。一方面,限制我国科学家和留学生赴美签证、对友华科学家开展调查、迫害形成“寒蝉效应”。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