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气候治理的话语陷阱
作者 李昕蕾
发表于 2024年3月

【关键词】美国 气候治理 话语陷阱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干旱、飓风、高温、海水倒灌等极端天气灾害频发。2023年前8个月,美国已发生23起火灾、洪水和飓风等气象灾害,造成了超10亿美元重大经济损失。美国总统拜登自2021年上台伊始就通过“全政府模式”将气候危机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事务的优先事项,旨在重塑自身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构建基于气候霸权逻辑护持的话语性权力。①“话语权”概念背后反映的是一种社会权力关系,话语遵循着权力逻辑并生产强化了权力,从而为特定的权力机制和利益格局服务。②在国际关系领域,各国对于话语权的争夺日趋激烈,表现为霸权国对国际规则和制度规范制定及话语诠释上的垄断。随着碳中和日益成为全球性共识,各国逐步认识到能否在低碳转型和绿色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将决定自身能否在未来国际秩序竞争中获得战略优势地位。为了护持“绿色霸权”和缓解战略焦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未停止炮制各种“话语陷阱”对事实进行扭曲,通过污名化、安全化和意识形态化等方式来规锁和遏制发展中国家的绿色成长空间。③这些基于霸权护持的“气候话语陷阱”操纵不仅无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加速所导致的各类全球性挑战,而且恶化了全球气候治理的整体性合作环境。我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和能源绿色转型的积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致力于凝练绿色发展经验并推进最优实践外溢,塑造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绿色话语体系,推动构建一个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霸权护持下拜登政府炮制气候治理话语陷阱的新态势

受到两党党争和政治极化的影响,美国的气候政策呈现出明显的摇摆性和周期性特征。小布什和特朗普政府时期,轻视、质疑气候变化的真实性,甚至退出《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称气候政策与美国经济发展存在固有矛盾;而奥巴马和拜登政府积极推进气候话语权塑造,拜登政府宣布重回《巴黎协定》后更是强调低碳时代的美国气候领导力。这种气候政策的“钟摆效应”,一方面折射出了美国两党政治的制度性问题,另一方面体现了两党实际上都是从美国核心利益出发,只是霸权护持的方式不同。特别是拜登政府将奥巴马时期的积极性气候政策与特朗普时期的大国竞争逻辑相结合,催生了霸权护持下炮制气候治理话语陷阱的发展新态势。

美國气候治理话语的工具化转向。美国在气候治理领域一方面用“气候责任论”“碳污染扩散论”“绿色资源掠夺论”等话语陷阱指向新兴市场国家,企图遏制其经济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又在自身参与气候治理立场上反复摇摆和“开倒车”,将气候议题工具化。具体而言,一是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美国党争极化态势下的工具性议题。美国政治极化日益加剧,无论是在联邦层面的行政、立法与司法三权分支部门,还是在地方层面的各州事务中,拜登政府的气候政策往往都会受到共和党与保守势力的阻击、牵制和反对。④面对2024年充满未知数的美国总统大选,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发布的《领导力授权2025:保守派承诺》报告已经释放出明确信号:如果共和党获胜,美国的气候与贸易政策将发生剧变,比如立刻解散众议院气候危机特别委员会,取消《通胀削减法案》中的所有气候条款,对白宫内部和能源部、环保署、商务部、财政部等机构进行“全面去气候化”重组等。二是拜登政府气候政策出现了严重倒退。美国传统化石能源利益集团一直在淡化化石能源导致气候变化的风险,并花费巨资进行国会游说,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类活动施压影响政府核心决策圈。乌克兰危机引发全球能源危机后,美国油气公司更是以国内高能源价格和通货膨胀为由在化石能源租赁、甲烷排放管理等问题上游说国会。如美国石油协会(API)在2022年花费约440万美元用于联邦游说,以“能源安全”为由向拜登施压放宽对化石燃料生产的限制。拜登政府为了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被迫向保守势力作出让步,同意推动西弗吉尼亚州山谷管道天然气运输项目的开展,出租北极地区的联邦土地用于油气勘探,并允许企业在墨西哥湾进行离岸石油开采。其中康菲石油公司在阿拉斯加州的“柳树”项目成为美国数十年来最大的石油项目之一,这与拜登竞选总统时的“气候许诺”明显背道而驰,破坏了北极作为气候脆弱地区的生态平衡。

美国气候治理话语的阵营化转向。拜登政府倾向于将气候危机同大国竞争博弈相捆绑,在多个国际场合指出美国是气候危机中领导世界走向绿色繁荣、维持世界秩序、拯救世界于气候危难的“英雄”。拜登政府通过气候战略话语的阵营化操作,为美国联合所谓的民主盟友提供了新契机。美国《2022年国家安全战略》在论述与七国集团(G7)、北约、美印日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美英澳三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的合作时,均提及增强盟友间气候合作的必要性。⑤QUAD作为印太战略的关键性机制之一将气候议题视为凝聚盟友之间价值规范的重要抓手。2021年9月,美印日澳在美国华盛顿召开首次线下峰会,强调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将气候能源议题纳入会议重要议程之中。2022年5月,四国领导人在东京发表联合声明,推进美印日澳在绿色技术、关键矿产供应链和可持续基建方面的实质性合作不断递进,同时提出了“绿色航运网络”“清洁氢能源伙伴关系”“抗灾基础设施联盟倡议”等气候合作方案,旨在气候危机战略叙事下提升成员国的气候韧性与危机复原能力。⑥2023年美国担任亚太经合组织(APEC)轮值主席国,拜登政府利用主场外交契机,结合碳中和背景下的气候能源规范、技术竞争、民主价值观,在APEC等国际多边机制中充分挖掘同盟体系中的协作潜力,将气候议题领域嵌入其印太战略,用“印太叙事”取代“亚太叙事”,通过所谓新型“民主、劳工、环保”标准规范来约束并规锁发展中国家的绿色发展空间。

美国气候治理话语的安全化转向。为了强化自身的军事霸权,拜登政府将气候危机视为大国博弈的导火索。对此,在气候韧性能力提升基础上强化气候议题的安全化甚至军事化进程成为美国领导世界的“必经之路”。⑦在此“安全化”话语陷阱下,美国为自身在北极等气候敏感地区的军事化行动以及在北约框架下强化同其盟友的“绿色军事合作”提供了合法性解释,建构起以气候安全为中心的非传统安全架构。拜登政府通过机构改革提升国防部和情报部门的气候安全领导能力。在国防部长办公室内设立了一名国防部长高级气候顾问,并成立了一个气候工作组来协调国防部的气候活动。国家情报总监正式入阁,在国家情报局长办公室成立了情报界气候安全咨询委员会(CSAC),旨在进行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影响的全面情报评估。⑧与此同时,拜登政府相继发布了《国防部气候适应计划:2022 年进展报告》《美国陆军气候战略》《气候行动计划》《2030年气候行动》等文件,将气候安全战略视为反制“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的必要手段,极力渲染气候安全中的权力竞争。美国国防部还推出了气候评估工具(DCAT),目前美国国防部不仅在数百个国内军事装置和部分海外军事装置上使用了DCAT,而且强调加强与全球盟友、合作伙伴和多边机构在共享DCAT数据及增强气候韧性方面的合作。在“安全化”话语下,2021年6月拜登政府推动北约正式启动《气候变化与安全计划》(CCSA),该计划制定了北约各国采取军事行动应对气候安全的行动框架,旨在强化北约在战斗中的气候适应能力。北约在其评估的基础上,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其在恢复力、民事准备、国防规划、资产设施、标准创新、培训演习和灾害应对等方面的工作,并分析气候变化对其威慑和防御态势的影响,开发军事活动和设施的温室气体减排方法,有助于新兴突破性技术和创新节能技术的运用。⑨通过军方搜集气候风险信息,美国可以掌握更多印太、非洲等区域的地理数据和军事情报,以帮助盟友和伙伴国家建设所谓“具有气候韧性的军事设施”作为理由来巩固重要的海外军事基地,从而扩大美国军队的远程操纵和应急调配能力。

美国气候治理话语的保守化转向。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气候能源危机加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以及区域地缘冲突频发使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以气候治理为代表的全球多边合作面临更多复杂性。美国在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日趋保守化,体现为在气候治理中设置单边主义绿色贸易壁垒的态势日益明显。一是美国效仿欧盟推出自身的“碳边境调节税”并不断制定极具保护主义色彩的歧视性补贴条款。2022年6月,克里斯·库恩斯和谢尔登·怀特豪斯等参议员曾提出《清洁竞争法》(CCA),将对商品征收碳排放费用。美国并没有统一的碳价,难以在核定特定行业的平均碳排放量基础上对超出行业基准线排放量的商品收取碳费。日前,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库恩斯和共和党参议员凯文·克雷默又跨党联合推出了一项名为“2023年提供可靠、客观、可核查的排放强度和透明度的法案”(PROVE IT法案)。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