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还有愿望没实现
作者 王小豪
发表于 2024年3月
2019年,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

曾多次问鼎中国首富的宗庆后走了。

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发布讣告,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于2024年2月25日10时30分逝世,享年79岁。

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宗庆后的成功是典型的“改开式成功”:底层出身,凭借商业头脑、过人胆识和勤勉拼搏,跃身为商业巨擘。

同时,宗庆后也是一名坚定的实业家,他相信实业的价值,认为做实业是在切实地创造社会财富。因此,他的企业也表现出了“另类”的气质,不举债、不上市,用经营而非金融的手段发展。

在他的晚年,娃哈哈从巅峰滑落。虽然宗庆后不断调整管理理念和经营方针,试图找到一条新经济形势下的实业之路,但随着他的悄然离世,重振娃哈哈、捍卫实业的价值,却成为一个未竟的愿望和遗憾。

他在2013年提出的千亿营收目标,也始终没有实现。

大器晚成

42岁那一年,宗庆后决定自主创业。

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人生可能性逐渐收束、生活状态日渐板结的年纪,但宗庆后传奇的人生经历才正要开始。

宗庆后的大器晚成,不是个人的意愿,而是历史作用的结果。

宗庆后的前半生在计划经济时代度过,初中毕业后就下乡到了中山的马目农场,在农村一待就是15年,后来他回到杭州,在校办厂做供销员,“糊过纸箱,卖过电表、电扇”,摸爬滚打了整整10年。

受制于时代条件和出身背景,尽管他勤勉工作、生活,但无法摆脱贫穷的境况,改革开放给了他这样的草莽英雄一条出路。

当时,民营经济开始萌芽,许多人通过承包的方式进行创业,宗庆后也决定走这条路改变自己的命运。

1987年,宗庆后举债14万元,承包了连年亏损的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领导给他定下的利润指标是4万元,但他为了争取承包的机会,拍胸脯保证上缴10万元的利润。

就这样,他带着两名退休教师开始艰苦创业,先后卖过文具、纸张等日用品,还代销、代加工花粉口服液。自己每天踩着三轮车挨家挨户地推销产品,风雨无阻。一年后,经销部完成了上缴利润22.4万元,远超一开始承诺的10万元。

日复一日的推销、送货,让宗庆后培养出了敏锐的市场嗅觉。他发现,当时很多学生面黄肌瘦,看起来营养不良,这种现象令他感到困惑,因为当时中国已经基本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

很快,他发现原因出在家长身上。

独生子女政策推行后,很多家长对小孩的过分宠爱,使得小孩偏食、不爱吃饭。他敏锐地意识到,儿童营养产品将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1988年,宗庆后找到浙江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朱寿民,开发一款针对儿童的营养液,通过公开征名,这款儿童营养液后来取名为娃哈哈。

1991年,娃哈哈急需扩大生产,扩大生产需要土地和工厂,但当时的娃哈哈的企业规模并不足以通过审批。

于是,宗庆后作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兼并当时效益并不好的杭州罐头食品厂。

这一举动遭到罐头厂的干部和员工的反对。当时,娃哈哈成立不过4年,只有百来名员工,而杭州罐头食品厂却是历史悠久的老牌国营食品企业,曾是全国十大罐头厂之一,有着2200多名员工,这是典型的“以小吞大”。

最终,宗庆后在承诺待遇提高和干部留任后,以8000万元的价格全盘接受了杭罐厂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仅三个月后,就让杭罐厂扭亏为盈。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