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打不打德左牌,都让西方焦虑
作者 顾坚
发表于 2024年3月
2024年2月28日,摩尔多瓦蒂拉斯波尔,议员们在德左议会上投票

就在俄乌战事僵持不下之际,乌克兰西部邻国摩尔多瓦的“德左”(即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局势,再次引起世人关注。2月15日,俄副外长加卢津警告称,任何对德左和德左俄军的攻击,都将被视为“对俄罗斯的攻击”。鉴于两年前俄乌战事爆发后,德左当局曾多次被不明势力袭击,加卢津的表态被解读为:俄罗斯及德左当局即将有所行动。

6天后,德左当局正式宣布,要临时召开各级苏维埃(议会)代表会议。有德左政界人士宣称,会议将讨论德左“独立”和“加入俄罗斯”的议题。不过,乌克兰情报总局随后出来“灭火”,称讨论入俄是“不可靠的情报”。在东部重镇阿夫杰耶夫卡失守后,乌克兰并不乐见西部境外德左地区局势激化,以免后方增加布防压力令前线将士分心。

2月28日,德左议会通过决议,请求俄罗斯的“经济保护”。而普京次日的国情咨文,也没有渲染德左局势。似乎这就是一场“茶杯里的风暴”,但它绝不是空穴来风。

俄罗斯实控的德左

打开欧洲地图可以看到,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欧洲所谓“左岸”,是以河流流向为基准的)与乌克兰西南部接壤。在苏联鼎盛期,德左地区从苏德战争前的摩尔多瓦族居住区,演变为以讲俄语人口为主、工业化的“斯拉夫区域”,形同苏联安置在摩尔多瓦的“楔子”。

苏联也有“理由”在德左地区搞“俄罗斯化”。因为摩尔多瓦(当年叫“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本就是苏联1940年开辟“东方战线”,从罗马尼亚收回俄罗斯帝国“历史疆域”比萨拉比亚之后,将后者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和德左合并的结果。

换句话说,摩尔多瓦这个加盟共和国就是苏联一手拼凑出来的;比萨拉比亚南部三县划归乌克兰敖德萨州,也就是莫斯科一句话的事。拿名义上属于摩尔多瓦的德左地区出来驻扎苏联军队,同时将俄罗斯族人口迁入,打造俄罗斯式的工业城市,更是苏联的常规操作。

苏联解体前夕,摩尔多瓦已经趁苏联中央混乱之机,宣布脱离苏联独立。但德左人和摩尔多瓦当局的对抗,更是早在1989年就开始了。当时为了反对摩尔多瓦当局将摩尔多瓦语取代俄语作为官方语言,德左三大城市(蒂拉斯波尔、勒布尼察和本德里)建立同盟。而在摩尔多瓦将国名从“摩尔达维亚”改为“摩尔多瓦”后不久,德左城市同盟宣布“独立”,定国号为“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以蒂拉斯波尔为首都,和以基希讷乌为首都的摩尔多瓦当局分庭抗礼。

苏联在1991年12月正式解体后,摩尔多瓦改用新国旗,德左则拒绝启用新国旗,仍然使用苏联时代的旧国旗。摩尔多瓦当局和德左进行了小规模的战争,史称“旗帜战争”。双方媾和后,德左当局的实质独立地位确定。曾经在摩尔多瓦和德左之间扮演斡旋角色的俄罗斯,在德左驻扎千余人的维和部队,实际上扮演了德左“保护者”的角色。

2003年,俄政府代表科扎克提出在摩尔多瓦建立“1+2”的联邦国家(基希讷乌中央政府+德左和东正教土耳其族的加告兹)的设想。当时的摩尔多瓦总统沃罗宁亲俄,计划签署联邦制协定。不过,美西方坚决反对科扎克方案,摩反对派也大力造势反对联邦制。为了防止反对派借此搞“颜色革命”,摩共政府最终拒绝了“1+2”方案。

由于俄司法部门掌握德左政要的“隐私”,不在政策上亲俄便很难当选德左“总统”,故而之后的德左“总统”舍甫丘克、克拉斯诺谢利斯基都是亲俄派。

到了2019年,早前从摩共分离出来的社会主义者党在摩尔多瓦执政,其领导人多东和沃罗宁一样亲俄。多东在联大会议期间公开表示,支持以联邦制框架解决德左问题。多东的言论遭到文化同源的邻国罗马尼亚的强烈反对,最终联邦制方案不了了之。

目前,德左基本已被俄“实控”。首先是德左居民的“俄罗斯化”。俄在德左已发行22万本俄罗斯护照,超过44%的德左公民有俄罗斯国籍。德左政府每年都鼓励俄罗斯公民来德左购置房产、安度晚年,进一步强化了俄罗斯国籍持有者在人口比例上的优势。

德左在经济上完全依赖俄罗斯。目前德左当局只能控制所得税、海关和紀念币发行收入,而俄罗斯寡头控制了德左的钢铁、纺织和电力工业。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