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麓山千万丈 向天再长千万年
作者 罗缵吉
发表于 2024年3月

岳麓山有多高?三百点八米的海拔,实在算不上有多高,但在无数人心目中,却是难以逾越的巅峰。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感觉?从不同的视角来看,或许有不同的答案。这里试着从风物、文物、人物这几个维度,来对岳麓山进行一番品评。

麓山风物一幅画,这幅畫是美妙绝伦的山水画卷。岳麓山山环水绕、山清水秀,满山参天古木,满目葱茏景色,绝胜之处,风景如画。岳麓山兼峰、石、泉、溪、林、洞、湖于一体,集奇、秀、幽、静于一身,自然风物美不胜收。登顶麓山之巅,山水洲城的独特美景尽收眼底,更是一幅绝妙画卷。在热闹喧嚣的城市之中,有这样一座灵山秀峰,真是一种天赐之美。古有记载“南岳周回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衡岳山脉绵延北上,一路厚积深蓄,到长沙城汇聚成麓山这片钟灵毓秀的厚土沃壤。

麓山文物一部书,这部书是底蕴深厚的精神宝库。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五步一人文”的岳麓山就是长沙的文化中心。满山的文化瑰宝,构成了长沙的湖湘魂、英雄气、赤子心、天下情。岳麓山山脚的岳麓书院,创立于宋朝,比英国牛津大学还要早近两百年,代表儒家文化;山腰的麓山寺,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美誉,代表释家文化;山顶的云麓宫,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二十三“洞真墟福地”,代表道家文化。儒、释、道三家的传统文化和谐共生在一座山里面,也是不可多见的奇观。还有辛亥革命文化、以新民学会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抗战文化,都在麓山得以充分彰显,形成独特的长沙表达。今天的岳麓山下,更是集聚了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数以十万计的莘莘学子、数以百万计的卓荦英才。这是上千年书院文化的传承和拓展,为麓山浓厚了新时代的文化气息。

麓山人物一首歌,这首歌是代代赓续的奋进之歌。一座山有大量的人来这里建功立业,留下生命印迹,才会有积淀。岳麓山这个地方,从古至今都是长人才、出人才、出人物的藏风聚气之地。特别是近代以来,那么多人在这里风云际会、慷慨激昂,或归去来兮、魂归岳麓。黄兴、蔡锷、蒋翊武、陈天华,等等,哪个不是战天斗地、惊天动地、改天换地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是二三十岁的时候就建功立业,有的年纪轻轻就把碧血丹心献给了脚下的土地。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他们不仅是那个年代的佼佼者,更是自觉立于时代潮头的青年领袖人物,用热血和生命为岳麓山增添了很高的高度。岳麓山留下了数十方英雄冢,还有长沙会战牺牲将士合葬地,给高天厚土传递的是一种令人热血沸腾的阳刚之气、英雄之气。可谓是“麓山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一点浩然气,千秋尚凛然”。

青山有幸,时光有痕,有如此风物、文物、人物的荟萃,有日积月累、生生不息的深厚积淀,焉能不成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传奇?!我曾无数次从不同的线路攀登岳麓,站上麓山之巅,又从不同视角观察过山水洲城。其中,有一条把万千风物、文物、人物贯通起来的视线走廊让人印象犹深。从岳麓山顶的云麓宫、禹王碑俯瞰,沿黄兴墓、蔡锷墓往下,经古麓山寺、蒋翊武墓、清风峡,过山脚的爱晚亭、岳麓书院,穿自卑亭、现代大学区、潇湘大道的“道岸”牌坊,再过橘子洲上的朱张亭、湘江大道的“文津”,便是第一师范(原城南书院)和妙高峰。妙高峰下,老长沙的人间烟火气和新长沙的现代时尚气相融相生、交相辉映。

这一经典线路从雾锁山头走向天连水尾,从如诗如画走向风生水起,穿洲过江,隐隐远去,便是长沙城的“文脉”所在。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4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