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烛之武退秦师》
作者 李兰
发表于 2024年3月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第一段共二十五个字,以“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作结,简短的八个字,却为下文郑国形势危急蓄势。据注释,函陵是郑国地名,在今天河南新郑北;氾南是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查阅春秋时期地图,函陵、氾南位于郑国北部;郑国地处中原,一马平川,一旦秦晋两国攻下函陵、氾南两地,便可长驱直入,郑国危在旦夕。这些也体现在第二段佚之狐与郑伯的对话“国危矣”三字中,这一年为公元前630年。

在分析烛之武出使秦国与秦穆公对话前,需先梳理郑国的地理与历史。函陵的北面是郑州,经过郑州,北上至山东、河北,南下到湖北、湖南。《史记·郑世家》记载,郑州向上溯源是郑国,郑国原本不在现在的郑州一带,原在陕西;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是周宣王的弟弟、周幽王的叔叔,郑桓公初封于郑(在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目睹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郑桓公认为天下迟早会灭亡,问计于太史伯,太史伯献计,于是郑桓公徙其民于洛东(今天洛阳、三门峡、郑州一带);因深得人心,虢、郐献出十邑,百姓皆归附。后犬戎攻破周朝都城镐京,杀幽王于骊山下,郑桓公亦被杀,儿子郑武公继位,并护送周平王到洛邑。郑武公在先祖原有土地上继续扩张势力,且与周天子关系和睦。

到了郑庄公时期有了变化,郑庄公在天子面前飛扬跋扈,先是割了天子麦子,后又不朝见周天子,周王率兵讨伐,在繻葛之役中,郑庄公底下的将军拿箭射中了天子的肩膀,虽然郑庄公连夜派人去周营慰问,但周天子的威信从此没有了,这便拉开了春秋争霸的序幕。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去世,诸子争位,“昭厉争国”使得郑国很快衰落下去。春秋霸业从齐国称霸开始,然而齐桓公晚年宠信易牙、竖刁,最后被活活饿死,齐国早早退出争霸;宋国在今天看来可谓“吉祥物”,宋楚两国开战,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的“仁义之举”一直被后人讥讽,而宋襄公也因此战负伤,最后不治身亡。真正逐鹿中原当属秦国、楚国、晋国三家,秦国从陕西方向来,晋国从山西方向来,楚国从湖北方向来,这三个方向交汇点就是郑国,即现在郑州一带。

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厘清秦、晋的历史、地理山川对分析烛之武与秦穆公之间的对话有着重要意义。秦国设函谷关于崤函通道,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如下:

洛阳西至新安,道路平旷。自新安西至潼关,殆四百里,重冈叠阜,连绵不绝,终日走硖中,无方轨列骑处,其间硖石(见陕州)。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4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