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比斯库:世界尽头的灯火

瑞典坐落于广袤的亚欧大陆西北角,首都斯德哥尔摩位于国土东南角,隔波罗的海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一系列东欧国家相望。其15%的国土位于北极圈内,尤其是北部的基律纳地区,位于北极圈以北145千米处,而从此地首府基律纳市向西北方向继续前行81千米,就会来到边陲小镇阿比斯库。
由于整个小镇都位于北极圈内,每年7月会出现极昼,而1月则会出现极夜。极夜期间,太阳在上午10点半才会升起,下午2点半又匆匆落下,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都像是被卡在了黄昏时分。在这里,你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日暮降临”这个词——夜晚像是一张沉重的挂毯,随着地球自转一点点将万事万物卷入其中,无形的寒冷压在肩膀上。
阿比斯库距离邻国挪威只有37千米,其北边紧挨着托纳湖,西边4千米处就是阿比斯库国家公园。

阿比斯库国家公园
从阿比斯库镇中心出发,向西沿公路走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达一个叫库斯莱登(Kungsleden)的远足点,这里便是阿比斯库国家公园的入口。公园正对面是冰冻的托纳湖,湖泊总面积330平方公里,深度168米,是瑞典第六大湖。每年12月至次年6月,它都被冰面覆盖,极夜时期,阿比斯库的居民有时会开着雪地摩托横穿冰封的湖面,与湖对岸的居民联系。
1909年,瑞典的科学家们包括著名地质学家弗雷德里克·斯维诺纽斯(Fredrik Svenonius)制定了瑞典第一部自然保护法,同年,阿比斯库国家公园建成。该公园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尽最大可能保护北部的自然环境”并“将其作为科学研究场所”。从此,阿比斯库国家公园不仅成了瑞典北部的旅游胜地之一,而且为阿比斯库科学研究站(ANS)针对亚北极环境的生态、地质、地貌和气候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自然生态资源。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世界博览》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