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岩茶中的香气瑰宝
作者 杨多杰
发表于 2024年3月
2021年4月, 福建武夷山,挑青工挑运茶青。每年的4月中旬到5月中旬,武夷岩茶都会进入紧锣密鼓的加工制作中,这其中包括了采摘、萎凋、做青(摇青、晾青)、杀青、揉捻、干燥、挑拣、炭焙等工序,而在采摘后的一个必经过程就是需用人工将刚采摘下来的茶青叶从茶园里挑出来,这个过程叫作“挑青”,相应的工人也被称为“挑青工”。挑青工从早晨8点到傍晚6点都要在山里守着,采茶工把茶叶采摘下来后,他们就要把茶青挑出来称重放到车上,再运回加工厂加工。

近几年很多爱茶人,都变得无肉不欢。“牛肉、马肉、猪肉甚至龙肉、鬼肉”都是备受追捧的品类。别误会,此肉非彼肉。爱茶人语境下的“肉”,指的是肉桂。还要补充一句,在爱茶人的语境下,肉桂绝不是烹调的香料,而是一种武夷名茶。

现如今,人们太爱肉桂了,甚至根据肉桂生长环境的不同,从而戏说出了各种各样的“肉”。例如:牛肉,就是牛栏坑的肉桂。马肉,就是马头岩的肉桂。猪肉,本指猪仔洞的肉桂,现如今则多指竹窠肉桂。龙肉,其实是九龙窠里生长的肉桂。至于鬼肉,听着最邪乎。其实就是鬼洞附件生长的肉桂。这两年还出了一款心头肉,听着也挺邪乎。后来一打听,敢情是天心岩的肉桂。不得不说,给肉桂起名字的人还是真有些奇思妙想。

自2010年之后,肉桂逐渐成为武夷岩茶中最火的品类。仿佛喝岩茶没品过肉桂,就如同来北京没爬过长城。肉桂,到底源自何处?肉桂,到底好在哪里?肉桂,到底能火多久?咱们慢慢聊。

武夷名丛

在岩茶的语境下,肉桂绝不是烹调的香料。肉桂,既是一款茶名,又是一个树种。起初,武夷山的茶树便只有菜茶。这个“菜”字,不是能做菜的茶,而是应该理解为“土”。例如我们今天在农村,还常常把土狗就叫菜狗,道理相通。所谓菜茶,其实就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茶树品种。

由于菜茶是用茶籽进行繁殖,后代便一定会产生性状差异。日久天长,武夷菜茶就成了武夷茶树品种的基因库。当地茶农,从变异的后代中选取品质好、特色强的品种,加以单独培育。单独培训的茶树,就如同进了学校的重点班。然后在重点班中,评选变现突出的尖子生。这种茶树中的尖子生,在武夷山就叫名丛,例如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妖等。

肉桂,也是选育自武夷菜茶的武夷名丛。顺便一提,武夷山另一款当家品种水仙茶,其实就属于引种到武夷山的外来品种。别看都是武夷山的名品,水仙与肉桂其实血缘关系很远。水仙也是个大课题,有机会我再辟文单独讨论。

本文刊登于《世界博览》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