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砂器,炉火燃千年
作者 于苑
发表于 2024年3月
魏宏刚制作的平定砂器。

在魏宏刚的家乡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砂器作为熬药、炖煮的炊具,几乎家家必备。他没想到,这一生会与砂器结缘,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定砂器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如今,这流传千年的技艺经过魏宏刚的改良与创新,完全变了模样,大到一米高的龙凤砂壶,小到茶几上精致的茶杯,造型多样、古朴典雅。砂器不仅是一种实用器具,更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

抟沙逐梦

魏宏刚最先接触的,并不是砂器,而是陶瓷。18岁那年,他想学门手艺,挣点钱补贴家用。便跟随父亲在平定县冠庄陶瓷厂当临时工。

第一天报到,厂里安排魏宏刚学习陶瓷造型和制作中的施釉。父亲负责制作配料和设计,下班之后,他跟着父亲去工作室继续学习。这样一干就是3年多,掌握了整套的陶瓷制作工艺。

当时在农村,有一份工作已经不错。但时间长了,魏宏刚却觉得这并不是自己的人生理想。想来想去,还是辞职去平定县城开了一家日用百货批发店。魏宏刚发现,众多货物中,卖得最好的,就是平定砂器。

平定砂器有“烧饭不变色、煎药不变性、炖肉不变味、煮水无水垢、养花不烂根”的独特性能,外观光闪晶亮,古朴典雅。平定砂器有细砂和粗砂两种。平定产砂器可追溯到秦,1972年平定县东关古窑出土的砂器碎片粘合复原的秦时砂灯、砂鼎可为证。明清时期,平定砂锅已闻名遐迩,与宜兴紫砂陶、广东砂煲齐名,史称“三鼎甲”。

砂器历史悠久,常常供不应求,魏宏刚萌生了自己制作砂器的想法。研究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砂器生产中,配料、制作工艺、烧制等工艺环节,仍有提升空间。于是魏宏刚关了百货店,开了一间陶艺坊。

陶艺坊主要做灰陶、黑陶、砂器。当时接到的第一个订单是为阳泉市第一监狱园林处制作一万件砂器和一万件灰陶花盆。

魏宏刚有陶瓷生产经验,但砂器生产,就要从外面请领头师傅。第一单顺利完成后,为了更好地发展,他做了一个重要决定——父亲和哥哥专攻陶瓷,而他自己专攻砂器。对砂器兴趣浓厚的魏宏刚,承包了村里已经倒闭的陶瓷厂,改为平定魏氏砂器陶艺坊。

但是,这个决定让他血本无归,以至于过年还要出去躲债。2002年,荷兰客户通过魏宏刚的父亲找到他,开门见山要定制一批砂器。原来,这位客户在市场看到闪闪发亮的平定砂器,本以为是金属制造,后来才知道是砂器,觉得很神奇,便想把砂器做成具有荷兰风格的花盆。

本文刊登于《世界博览》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