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重在调动农民积极性
作者 郑智维
发表于 2024年3月
聂竹青
全国政协委员

國以民为先,民以食为天。

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明确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

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

“粮食问题重如泰山,要始终绷紧居安思危意识弦,把好粮食生产的责任关。”在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鹏信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董事长聂竹青看来,保障粮食战略安全,关键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农业种植的基础性投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依然面临挑战

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9万亿斤,实现二十连丰,总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100%,谷物自给率95%以上。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目前来看,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较好,但是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但是多高原山地、戈壁沙漠等自然环境恶劣的土地,全国耕地面积约1.2亿公顷,只占国土总面积12.5%,而且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从粮食需求方面看,我国人口已超14亿人,庞大的人口基数需要消耗巨量粮食。以2022年为例,我国粮食消费量83340万吨。

除了人口多和人均耕地少的基本国情外,粮食来源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自古以来,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自然因素对于粮食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我国自然灾害频仍,几乎每年都会因为水灾、旱灾、寒潮、台风等灾害而导致粮食减产的情况。

本文刊登于《民生周刊》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