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多年的梁实秋雅舍
作者 郑劲松
发表于 2024年3月

当你感叹咫尺天涯时,当然不是感叹物理距离,而是心理或情感的疏远。很多时候,或许熟视无睹真是一种宿命,人也罢,物也罢,一如著名的“雅舍”和它著名的主人梁实秋。

作为抗战文化遗迹遗址,整饬一新的雅舍就在我工作的西南大学边上,与学校大门直线距离至多五百米,从家里去菜市,必经其檐下,不足十级台阶,抬步就可跨进院门。但我与雅舍,物理空间太近,心理距离却很远。

难以置信的是,中文科班毕业并留校工作的我,虽近在咫尺,竟然十几年未曾涉足雅舍一步。究竟是什么东西阻止了我走进雅舍的脚步?

回答追问,就必须跨越时空,重返那个战乱年代温情一隅的文学现场。

关于“雅舍”的来历,梁实秋曾这样回忆:“抗战期间,我在重庆。吴景超、龚业雅伉俪也一同疏散到北碚。我和他们合资在北碚买了一幢房子,房子在路边山坡上,没有门牌,邮递不便。有一天晚上景超提议给这幢房子题个名字,以资识别。我想了一下说,不妨利用业雅的名字名之为‘雅舍’,第二天我们就找木材做了一个木牌,用木桩插在路边,由我大书‘雅舍’二字于其上,雅舍名缘来如此,并非如某些人之所误会以为是自命风雅。”

吴景超是梁实秋的好友,著名社会学家,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和教务长职务。1939年5月3日,日军轰炸重庆市区。第二天,梁实秋到戴家巷2号探望吴景超龚业雅夫妇,吴尚未下班,只有龚业雅和孩子在家,两人正在闲谈,突然防空警报大作,大家慌成一团,只好在房东太太的客厅屏息待变。就在此时,一颗炸弹击中房子,火光四起,灰尘弥漫,梁实秋带着龚业雅和孩子仓皇逃生,这就是著名的“五四大轰炸”。

现在的雅舍对面街区,耸起一座大型休闲购物中心“吾悦广场”,名虽广场却并不符实,只是鳞次栉比的一排高楼。这儿的老名叫月亮田,极具乡土气息。老地名承载历史,正因为它的名符其实。梁实秋那篇题为《雅舍》的散文留下了详细的“口述檔案”:“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4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