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典范
作者 邸晓星
发表于 2024年4月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其理论内涵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系统回答了时代和革命斗争实践提出的紧迫问题,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景和出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胜利前进的信心,其所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启示。

《新民主主义论》创作的历史背景

1940年1月9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演讲,发表在1940年2月15日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同年2月20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杂志上刊载时,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在《新民主主义论》发表前,抗日战争的硝烟已弥漫大半个中国。战场上的巨大消耗导致日本国内危机日益加剧,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粉碎了其计划3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此后,日本调整了对华政策,由武力进攻改为政治诱降和经济拉拢国民党,国民党内部出现分化,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投降日本,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也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其他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党派虽然不满蒋介石的消极抗战和独裁统治,但希望走一条欧美式的资产阶级道路。在共产党和革命队伍内部,也有一些人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

国民党在军事和思想战线上发起攻势。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后,不但在军事上制造了多起摩擦事件,在思想战线上也对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发起了攻势。国民党顽固派用歪曲了的“三民主义”反对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国民党的“宣传家”也声称中国有三民主义就够了,用不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合于中国的历史道路。国家社会党的张君劢也发表致毛泽东的公开信,要求共产党取消边区,取消八路军和新四军,“将马克思主义暂搁一边”。这些破坏抗日团结的言论,使一些群众对抗战前途感到困惑与彷徨。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益成熟。经过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成为政治上成熟的政党。尤其是经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革命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已经能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纯熟地结合起来。

面对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为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在思想战线上的攻势,回应“中国向何处去”的前途道路问题,毛泽东经过长时间思考酝酿、反复修改完成了《新民主主义论》这篇重要文章,对中国前途和革命道路问题作了系统回答,将党关于现阶段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纲领这面大旗更加鲜明地亮出来。

本文刊登于《党建》2024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