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摄影人,学一点摄影史吧!
作者 林路
发表于 2024年3月

我在十年前的文章中,就已经这样写道:摄影史知识对于摄影人来说,如同根脉对于树叶的关系。离开了根脉的营养输送,要想长成参天大树无疑是空想。然而如今的中国摄影人对摄影史的漠视,已经到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步(以曾经做过的一份没有发表的调查文本为证)。摄影在文化和艺术领域被人误解和小看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正是出于对历史的无知——这绝不是耸人听闻——每一个摄影人,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吗?

经常和美术界的朋友聊起历史,很难想象一些卓有成就的画家在绘画史方面的知识是一知半解的。他们对中西方美术史如数家珍的精辟见解,注定了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准确定位,从而也成就了他们继承和创新的种种可能。退而次之,即便是一些业余的美术爱好者,即便技法和技巧还不成熟,但是对于美术史的了解,也远远胜过业余摄影爱好者对于摄影史的重视。当然,美术的历史远远长于摄影,留存的艺术典范自然胜过摄影。但是,这也不能因此成为摄影者对历史漠然的理由。任何一门艺术创作,如果对历史的发展源流一无所知,很难想象能够成就大气。

所以我才说:摄影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一种智者的思考方式!180多年的历史固然短暂,但是摄影家凭其融会贯通的力量,几乎完成了比如绘画需要数千年才能成型的流派演变。有人不无嘲讽地说,摄影的历史是鹦鹉学舌的历史——是模仿绘画的历史。但是摄影自身的成型过程,还是顽强地证明了摄影的魅力。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无疑可以让每一个摄影人以更为清醒的头脑,以智者的思考方式在更短的时间里达到更高的高度。我们现在许多摄影人的自以为是,正是因为出于对历史的无知和漠视。缺乏了对摄影史层面的思考和理解,无根的状态对于个人乃至群体的发展都是很危险的。

同时,理解摄影历史的演进,对于保留和拓展自身历史的空间也是非常有益的。早些年我和研究生一起对上海的摄影史做了一些梳理的工作,尤其是采访了许多已经年逾古稀的摄影前辈,更加感慨摄影历史的缺位对后来一代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些曾经声名卓著的老摄影家如今少有人知,他们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所做出的贡献以及积累的丰富经验将会随着他们的离去而灰飞烟灭——令人感到心颤。那时还接触到了一些在国内甚至在国外也是颇具影响力的老一辈摄影人,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将自己对摄影曾经有过的贡献留下一些痕迹,以告慰后来之人。但是他们有的不得不自己掏出一生的积蓄,出版画册和专著,并且还四处奔波推销展示。更多的则受困于经济原因,任凭历史的影像渐渐远离尘世。了解摄影的过去和抢救摄影的历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但是在摄影界又有多少人真正给予关注?沙飞因其女儿的努力,其作品才得以重见天日——中国摄影界还有多少“沙飞”埋没人间?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学习摄影史?早些年,我曾以顾铮的《世界摄影史》为例,提出了两种学习摄影史的方式。一种是作为大专院校的摄影专业学生,可以在完整的阅读过程中,反思摄影的地位和意义,帮助提高自身的摄影观察和创作能力。比如在《世界摄影史》中,顾铮完全放弃了对我们中国摄影界再熟悉不过的“风光摄影”的论述,取而代之的是在早期摄影史中提到了“地理空间的摄影确认”,以及在当代摄影中的“新地形摄影”等,从而在更大的范围中对现代摄影与自然风貌的关系做出了全新的评价。又比如在对摄影文化的认识高度上,顾铮提出了“摄影文化的制度化”“大尺寸与市场逻辑”等非常令人感兴趣、但是以往在摄影史著作中又很少提到的问题,从而为摄影的专业思考角度打开了一扇窗户。

本文刊登于《摄影之友》2024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