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田直树的觉悟:如呼吸般写作
作者 王大水
发表于 2024年4月

东田直树,1992年出生于日本千叶县,5岁时被诊断出有重度自闭症。他曾获得21世纪未来博览会未来之梦大奖,连续两次获格林童话奖中小学年级的大奖,从此获奖颇多。13岁出版自传《我想飞进天空》,远销30多个国家,解答了无数家庭对自闭儿童的疑惑。连续多年在The Big Issue日本版中连载小说。东田直树著有多部作品,目前仍持续写作,不断努力为自闭症群体发声。

在东田直树的字里行间中,或许可以发现写作的“玄机”。如果形容一件事对自己的重要意义,我们该怎么表述?用“呼吸”作比包含两重意味:呼吸是时刻在发生的本能行为,写作对他而言正是如此;当呼吸停止时生命也将终结,写作就像他生命的阀门。更值得玩味的是后半句话,在用“呼吸”映射写作后,他还用“也许”一词,把这一感觉背后的东西告诉读者,这种并不笃定来自他先天的交流障碍。在日语的文法里,有太多类似的表述,比如:大概、不这么说也不行、如果我这样说的话,会不会……这种语言态度在日语里被称为“暧昧”。与中文不同,日语的“暧昧”习惯并不是故意含混,而是留有余地、不妄下论断的谨慎态度。东田这种对“自我感觉”的小心翼翼,“也许”代表了他对自我认知心存敬畏,也表现了一名作家严谨且自谦的境界。

对于自闭症(医学诊断名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者东田直树而言:文字,是他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依靠的媒介。他对文字的态度正是他对生命的态度——谨慎、敬畏、无可替代。作为从少年时代就屡获全国写作大奖的人,东田的写作并不只是“因为有障碍才能激发出的某种偏才”。每个人在写作时,都会由感性的表达、情绪的迸发促成灵光一现。但是长期的写作,依靠的是对文字的准确感知和运用,而这一能力的背后是他对文字的独有态度。东田在对话、发音方面存有障碍,在他的作品中,文字首先意味着自己的意图是否能被正确理解,然后才有所谓的“生动”“优美”“灵秀”“自然”……对他而言,遣词造句只是“技”,自然而然才是“道”。

东田对写作的认知,首先基于他对“人”的认知:“为了不发生和一如既往的夏天不同的事情,我必须24小时提高警惕……我认为人原本所具有的感性,无论生活变得多么便利,都不可以将其失去。

本文刊登于《世界博览》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