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两万亿,武汉向“新”再出发
作者 孙晓波
发表于 2024年3月
武汉两江四岸。摄影/周星亮

在中国历史上,武汉是“唯二”被世人冠以“大”的城市之一,“大武汉”之谓,既是对武汉辉煌历史的客观描述,也是对当下武汉城市体量恰如其分的概括。武汉不仅是中部地区经济第一大市,还是人口第一大市,城市面积和建成区面积位居省会城市前列。

如今,“大武汉”迈上了新的台阶。武汉市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全市经济总量(GDP)突破2万亿元,达到20011.65亿元,比上年增长5.7%。由此,武汉成为中部地区首座GDP站上2万亿台阶的城市,也是全国第九座官宣迈入GDP“2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GDP突破“2万亿”,对武汉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也是武汉新的起点。“来之不易”,是武汉市多位受访领导干部的共同心声。武汉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疫情三年,武汉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能够站上2万亿台阶,殊为不易。”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武汉加入“2万亿俱乐部”,城市能级提升到新的层次,对于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认为,GDP规模超过2万亿元,为武汉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座,也彰显了武汉作为我国中部重要经济中心释放出的经济韧劲与活力。

秦尊文提到,作为中部地区唯一一个GDP超过2万亿元的城市,证明了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以武汉为支点的中部崛起战略取得成功,更是中国经济向好的有力印证。

增长“密码”

对城市发展而言,GDP迈过万亿门槛,甚至更高量级,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达到一定高度的重要标志。而“2万亿城市”无疑是城市中塔尖般的存在,突破“2万亿”对武汉来说,意义不言而喻。

突破2万亿是武汉创新赋能三次产业协同发力的成果。“踏进2万亿元门槛,不仅是量变,也是整个产业结构向质的转变,即含‘新’量很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叶青表示。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电子设备、汽车等主导行业支撑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武汉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494.48亿元,占GDP比重为27.5%。

武汉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科技创新成为城市经济向上跃升的重要推动力。2024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披露,去年武汉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此外,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55%。

武汉的五大优势产业,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各大城市争先布局的主赛道,而武汉已形成规模优势,部分产业在全国处于领跑的态势。

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武汉“独树一帜”。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目前已率先形成全国首个光电融合工业体系,覆盖光、芯、屏、端、网,其中光纤光缆产量全球第一,先进存储芯片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还是全球最大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生产基地。

作为“中国车谷”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武汉经开区”)是武汉工业经济的顶梁柱。2023年,武汉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600亿元,GDP同比增长7%,总量继续稳居武汉各区第一。

武汉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武汉经开区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一辆车”“一个企业”到“一个大产业集群”的“三级跳”,整车产量和产值均占全市七成以上。

本文刊登于《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