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的“垃圾时间”
作者 马向阳
发表于 2024年4月

历史并不总是呈线性向前,按照奥地利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观点,从经济研究的视角来看,历史中曾经反复出现这样的时刻:一方面,社会的运行发展已经违背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另一方面,其中的个体根本无力改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社会发展走向必然的失败。有学者干脆用历史的“垃圾时间”这一说法来对其命名。

历史中的“垃圾时间”是相对而言的,或长或短,或典型或普通,其间还包括社会周期性盛衰转换的相对变化。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之后,意外地促进了中国人自北向南的大迁徙,1100年至1433年,中国是亚洲贸易中最活跃的力量。尤其在宋朝,商业活动的繁荣伴随着市民社会的兴盛,泉州成为全亚洲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景德镇的陶瓷出口为中国制造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但是到明朝开国之后,马可·波罗所见到的中国自宋至元繁荣的国际贸易消失了。

1405年至1433年,在永乐皇帝的亲自授意下,中国庞大的海军纵队曾经有过7次浩浩荡荡的“西洋”航行。

专为远洋航行设计的宝船不仅技艺精妙,光是船体就比航海家达·伽马使用过的船大5倍。宝船远航下西洋,并非为了开展自由贸易,更没有开辟殖民地的念想。永乐帝的想法很纯粹,就是要宣扬国威。7次远航加上重修大运河,最终导致国家只能狂印钞票,随即引发通货膨胀,最后竟导致纸币在私人经济中消失,白银成了老百姓交易和纳税的主要货币。

本文刊登于《读者》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