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底,公募基金2023年年报披露完毕。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3年公募基金为持有人创造的收益为-4358亿元,其管理费收入为1357亿元,同比下降102亿元。
从历史数据看,自2000年以来,公募管理费收入同比下降的年份只有4个,即2001年、2009年、2011年及2012年,其后皆会回升并屡创新高。
这一次也不会例外,但难度有所不同,因为导致管理费收入下降的原因由原先的两个(份额规模与资产净值缩水)变为三个。
新增的因素是证监会主导的费率改革,其目的是强化基金管理人与持有人之间的利益绑定机制。而且,从监管层的表态来看,下调的费率恐难再回到过去。这意味着通过切实满足投资者需求、提高投资收益来做大规模是持牌机构提高管理费收入的唯一途径。
1月12日,证监会机构司副司长林晓征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初步测算,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平均每年将为投资者节约成本约140亿元。
具体到公司层面,公布了近两年数据的194家公募持牌机构中,2023年管理费收入同比下降的有99家,占比51.03%,降幅超过10%的有65家,占比33.51%,降幅超过20%的有30家,占比15.46%,甚至还有4家降幅超过50%。
若按减额(绝对值)排序,排在前列的多为权益类巨头,若按降幅(相对值)排序,排在前列的多为中小规模公司。
费率改革
下面先从费率说起。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3年三季度,有3410只基金(仅计主基金,规模合并计算)下调了管理费率,占到公布了同年二、三季度管理费率的基金总数(10733只)的31.77%。
这些基金涵盖几乎所有产品类型,其中甚至包括2只混合型FOF(嘉实领航资产配置与财通资管通达未来)、1只股票型FOF(创金合信景气行业)、7只QDII(易方达全球成长精选等)、8只量化对冲基金(工银绝对收益、汇添富绝对收益等)、5只货币基金(大成添利宝、泰康薪意保等),以及16只纯债基金(银华信用精选18个月定开、建信安心回报定开等)。
当然,其中大部分是权益类基金,含偏股混合型基金1987只,灵活配置型基金866只,普通股票型基金464只,合计(3317只)占到下调管理率基金总数的97.27%,分别占到该三类基金总数的89.99%、62.48%及88.05%。
从下调幅度上看,有1984只偏股混合型基金、859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及460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合计3303只)将管理费率由1.50%降至1.20%,即下调两成,占比9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