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分量
作者 王蒙
发表于 2024年4月

在认识和研讨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的时候,我们会强调传统文化的优秀面:儒家的正义与道德文化理想,道家的辩证哲学与古代无政府主义乌托邦,墨家的非战与献身苦行,法家的富国强兵务实操作,民间文化的实用与互补,特别是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与农业文明发达的地域,中华文明的显著地缘优越地位,等等。

同时,我们不能不想到独一无二的高信息量、富有综合逻辑性的中文汉字。汉文字的稳定性,克服了地域方言与时期朝代沿革造成的阻隔变易异态,形成了“天不变字亦不变”,从而“道亦不变”,义亦不发生脆性中断性变化的连续统一局面。

文字学,我知之有限,不敢绝对化一切正字的是与非,但是,过分频繁地通过行政手段正字正音,我为之感到不安乃至痛苦。

例如,将长期以来的成语“遇难呈祥”改成或加上并列作一个“遇难成祥”,实际上造成了废“呈”为“成”的效果,在断然以原先的错别字“成”为正体的同时,引发了化精雅深刻为粗陋浅显的刺激痛感。呈是“呈现”“出现”“表现”“开始有了苗头”的含义,是“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暗示,而“成祥”,则是简单的等式,成语的含蓄,进程的细腻性、缓进性,美感荡然无存。

再如呆会儿,呆着,北京土语的“呆”,是无所事事、无所期待的意思,发音是第一声,平声。现在正字为“待”,是第四声,等候、等待、期待的意思。表面上看,“待”的含义比“呆”更明细铁定,但并不符合“呆”在有关语词中的实际含义,更不符合其发音。

如果是“呆会儿”,从词义上说,理解成“待会儿”似乎大致过得去。但是北京话还有一个重要的与更加原生的“呆”语,就是“呆着”。笔者曾经遇到一位新离休的老领导,问及他的生活状况,他回答:“没事儿,呆着。

本文刊登于《读书》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