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还有价值吗?
作者 朱天曙
发表于 2024年4月

台湾艺术史学者石守谦在《中国笔墨的现代困境》一文中,试图跳出“现代性”的争议,讨论中国艺术中的“笔墨”在进入“现代”这个时间历程中所遭受的困境,进而思考“笔墨”在“现代”变化和衰弱的原因。这使我想起康有为关于中国画的一番议论,其实也体现了“笔墨”在晚清时期的某种境遇。

在康有为看来,中国画在清代之后走向了极度的衰弱,而中国画的高峰期在五代和宋。他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中说:“今欧美之画,与六朝唐宋之法同”,提出“以着色界画为正,而以墨笔粗简者为别派”,“士气固可贵,而以院体为画正法”的看法。康有为眼中的中国画,在五代时有唐之“朴学”而新开“精深华妙”之体,到了宋代就“集其成”,所谓“无体不备”和“无美不臻”,欧美发达国家的艺术是赶不上这一时期的“先进性”的。

康有为对明代中国画不少肯定,认为:“明中叶前,画人多学宋画,故虽不知名之画人,亦多有精深华妙之画,至可观矣。”而他认为元代和清代的中国画不值一提。他感叹:“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岂止衰弊,至今郡邑无闻画人者。其遗余二三名宿,摹写‘四王’‘二石’之糟粕,枯笔数笔,味同嚼蜡,岂复能传后,以与今欧美、日本竟胜哉?”并警告说中国画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了。

康有为品评中国画,缕述其兴衰流变,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看法。其一,宋画在世界艺术史上有至高地位,认为“宋人画为西十五纪前大地万国之最,后有知者,当然证明之”。其二,西方油画“出自吾中国”,是马可·波罗将中国画传到欧洲,才由拉斐尔等人加以发扬的。其三,批评文人画家排斥界画、工匠画,认为“中国既摈画匠,此中国近世画所以衰败也”。其四,主张“复古为更新”,希望“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其所指“复古”即指师法宋画。康有为肯定了“宋画”在世界艺术中的独特地位,并认为宋代“院体争奇竞新,甚且以之试士,此则今欧、美之重物质尚未之及”。然而他的很多“新见解”,未必符合历史事实和艺术规律。

果真如康有为所说,元代的中国画一无是处吗?“着色界画”是中国画的正脉吗?中国画真是“味同嚼蜡”吗?清代石涛、石溪的画真的是他说的“糟粕”吗?“笔墨”难道真的没有意义吗?

中国画的独特和高妙之处正在于“笔墨”,没有“笔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中国画的用线和西洋画不一样,是经过高度提炼加工的。中国书法中高度艺术性的线用在中国画上,形成千变万化的笔墨趣味,富于哲学性和文学性,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标本。中国绘画特有的“书法性”和“气韵生动”,是西方绘画所没有的,值得珍视。我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看到北宋李公麟的《五马图》,寥寥几根淡墨细线,力能扛鼎,高度精练,简约概括,极为传神,放在现代展厅里丝毫不让巨大的西画。

本文刊登于《读书》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