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寨里的“三月三”
作者 董强
发表于 2024年4月

“三月三”是我国西南地区多个少数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生活在崇山峻岭、碧水环流的侗族人也有过“三月三”的习俗。侗族的“三月三”,又名“播种节”“讨葱节”“花炮节”,源于侗族美妙的神话传说与独特的民族文化。清代文士陆次云在《峒溪纤志》中记载:“溪峒男女,相歌于正月朔、三月三、八月十五。而三月谓之浪花歌,尤无禁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侗族人的“三月三”衍生出吃黄糯米饭、抢花炮、讨葱蒜、斗牛、对客歌、踩堂等民俗活动。节日当天,侗族青年男女身着民族盛装,载歌载舞与远方宾客们一道共叙侗乡情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侗族村寨,去感受侗族人“三月三”的热情与豪迈。

侗族“三月三”的来历

侗族流传着诸多有关“三月三”来历的传说。

一说,侗族人的“三月三”与农耕习俗有关,因此又被称作“播种节”。话说很久以前,侗族人以桐树开花作为插秧的最佳时间。然而有一年,桐树并未开花,由此耽搁了插秧的时间,以致酿成饥荒。迫于生计,侗族人只能逃到别处谋生。人们吸取了这次教训,每逢“三月三”,侗寨里的家家户户便吹芦笙、载歌舞、走亲友,相互提醒不要耽误农忙时间,祈愿来年风调雨顺,这便是播种节的来历。值得一提的是,侗族人还会在播种前空置的稻田中养许多鱼虾,使这里成为播种节狂欢的理想场所。“三月三”期间,侗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将鞋脱下放在田埂上,一脚踩进稻田,然后在泥水中捞取鱼虾。节日的盛装并不能阻碍他们下泥田的脚步,节日的欢乐需要与泥田共享。人们盛装入泥田,在泥田里收获,在泥田中嬉戏,“三月三”成为侗族人的“狂欢节”。

另一說,侗族人的“三月三”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有关。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侗族姑娘名叫良英, 她才艺绝佳、能歌善舞,颇受人们喜爱。情窦初开的良英很快就爱上了村寨中勤劳朴实却家境贫寒的男青年桥生。良英的父母嫌贫爱富,硬要把女儿许配给一个富户乡绅的儿子,逼迫良英三月初四这天出嫁。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