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奥运冠军“强制开机”
作者 于冰
发表于 2024年4月
2024年3月28日,张雨霏和呙俐(右)刚结束一堂训练课。

温柔又有力量,是人们见到呙(音同郭)俐的第一印象。

几年前的她,是一名花游运动员——和中国花游队的姑娘们在世界泳坛破浪前行。如今的她,是中国国家游泳队体能训练师,负责张雨霏、覃海洋等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以及一些专项的辅助训练。

有人说,呙俐走了一条无人尝试过的转型之路。当《环球人物》记者问她如何看待自己的转型时,呙俐说:“只有挑战自己,才有无限的可能。”

“无限可能”也是呙俐人生的关键词。

“无舞不欢”

早上8点刚过,国家体育总局院子里的几个训练馆已是一片繁忙景象。

游泳馆里,在动感音乐的伴奏下,运动员们正在泳池边用一套舞蹈动作“唤醒”身体,开启上午的训练课。奥运冠军张雨霏为其起了个名字——“强制開机”:“因为呙教练的准备活动需要动脑子和全身心投入。”

张雨霏讲的“呙教练”,正是呙俐。

呙俐加入游泳队后,不仅为这里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新颖的训练方式。比如,每周一次的舞蹈热身训练,这在游泳队是开先河的事。呙俐又是如何想到的呢?

呙俐说:“我也是从运动员一路过来的,所以会对他们的训练生活感同身受。通常,运动员每天会在上午和下午上两堂水上训练课,用舞蹈作为热身动作不仅运用了全身肌肉、关节,还能帮助运动员完成大脑支配身体的开启步骤,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接下来的训练课。”

最初,大家会因为害羞或跳舞姿势不好看,有一些不自信。呙俐就鼓励大家多做尝试,同时为大家做详细的动作讲解,如何运用手、脚、腰等部位,调动身体的灵活性。此外,呙俐发现运动员的情绪也会影响他们的训练质量,所以她尽量选用大家喜欢的音乐,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他们特别棒、特别聪明,学习能力很强,接受度很高,每次完成动作都会有提高。”

从最初的面面相觑,到现在的彼此熟悉,有时运动员们也会向呙俐提“要求”,和她切磋舞技。

一天,张雨霏告诉呙俐,自己想学习“科目三”的舞蹈。呙俐就带着大家一起练习。“那节热身课的效果特别好,大家越跳越开心,随后的训练课也完成得很好。我在课后和张雨霏开玩笑:‘果然还是要跳你们喜欢的呀。’”

慢慢地,大家的舞蹈动作越来越协调,害羞的表情也不见了,有时真是会“无舞不欢”。其实,呙俐想到以舞代训,也有另一个目的。

“与花游、艺术体操等艺术性项目的运动员们相比,游泳运动员可能不善于表现和展现自己的个性。现在,他们可以放开手脚,面对镜头自信地跳舞,到了赛场上也会从容地面对比赛和选手。”呙俐说。

提起第一次为游泳队上课的情景,呙俐仍历历在目:“还没上课就开始担心,大家能否接受我的训练课程和计划,队员们太害羞了怎么办,我设计的训练计划是否能满足队员们的需求……”

第一节训练课的内容是练习前滚翻。呙俐介绍,前滚翻看似简单,却与运动员在水里做翻身、翻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运动员在陆上练熟了前滚翻,到水里就可以做出一整套连贯的转身动作,不仅节约了转身时间,也节省了体力。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物》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