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向阳曾常被人误会是“骗子”。直到去年年底,一条短视频爆火让更多人了解到她的故事:2017年,她在距离西安市儿童医院500米的地方成立了“心羽家园”,专门为家庭困难的患儿及家属提供免费食宿——她不是骗子,而是2000多个孩子心中“最好的常妈妈”。
关注从四面八方涌来,带来了善意,也带来了烦恼。“有人竟然来了就问我,这些孩子都能活吗?这对我们是最大的伤害。”常向阳一度愤然关起大门,谢绝外人来访。她不希望苦难被人消费,更不希望“家园”里的孩子和家长被如此打扰。
好在,一切已经回归正轨。早春3月,和《环球人物》记者聊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时,常向阳数次哽咽落泪。但哭完,她把眼泪一抹,对记者再三嘱咐:“我们的故事不是苦情剧,谁都有坎儿,过了就好了。我更想传递给大家的是力量与希望。”
“有个免费吃住的地方,你去不去”
常向阳永远忘不了2017年夏天的那个晚上。
当时,她是一名公益志愿者,业余时间经常参与大病救助的宣传工作。听说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有个孩子胆道闭锁,需要做肝移植,但家庭很困难,她和两位志愿者便一起前去看望。
一行人离开病房时已是晚上9点。正准备乘电梯下楼,常向阳注意到旁边楼梯间的地上睡着一个人。“咋有人在这儿睡觉?”她很好奇,于是决定走楼梯下去,看看是不是还有人睡在地上。
到了3楼血液科,席地而睡的人更多了,其中一位身材瘦小、头发灰白的大娘引起常向阳的注意。她蹲下身,问大娘为啥睡在这里。大娘说:“但凡有点办法,谁会睡在这儿?我3岁的孙子得了白血病,儿子在外打工挣钱。我和儿媳白天一块照顾孩子,但晚上病房只能留一个人陪护。”
常向阳还想跟大娘聊几句,但大娘始终背对她侧躺着,没再回复。她自感讨了个没趣,站起身来准备走,刚迈出一步,就听见大娘自言自语:“西安的蒸馍贵得很,6毛钱一个……”
她愣了愣,又蹲下去问大娘:“如果儿童医院周边有免费管你吃住的地方,你去不去?”大娘翻身坐起来,打量她几眼,说:“我看你年龄也不小了,你咋说瓜话(陕西方言,意为傻话)?”
“如果真有这个地方,你去不去?”常向阳认真地问。大娘沉默半晌道:“那得下辈子才有了,这辈子我是看不到了。”
那一瞬间,常向阳在内心默默发誓:自己一定要给这些人提供一个分文不收的“家”!
她打算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对面租个房子来帮助患儿家庭,兴冲冲地将想法告诉父亲常建锡,满心以为会获得支持。“我爸以前是炮兵,转业后在民政部门负责扶贫济困工作,没少帮助穷苦人家。我小时候跟他一起下乡慰问,也看见他临走时悄悄给人家留点钱。”然而,父亲听完半天没接话,只让她“赶紧吃饭,吃完去睡觉”。

常建锡的犹豫,既是担心女儿太辛苦,也是怕女儿只是一时冲动。第二天一早,当常向阳旧话重提时,他说:“娃,你给人希望很容易,但当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到你身上,你却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希望就会变成失望,那给别人的打击更大。你可一定要想清楚啊。”
常向阳最终决定“还是要做这件事”。常建锡没再反对,告诉老伴儿唐小平:“以后留够咱俩的买药钱和日常开销,把其余钱都给女子(陕西方言,指女儿)吧。”
“愿意一直这样‘骗’下去”
常向阳选在2017年9月5日正式成立了“心羽家园”。9月5日的寓意是“救救我”,“心羽家园”的寓意是给心灵插上爱的翅膀。
那间200平方米的屋子,被她和亲朋好友拼拼凑凑填满了——这家捐几个碗,那家捐几个碟,另一家再捐几个杯子,母亲也把家里唯一的冰箱捐了出来。再放上6组上下铺,这里就变成了能为12个病患家庭提供食宿的“避风港”。
万事俱备,没想到的麻烦是,根本没人愿意相信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