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如何破局?
作者 解雪薇
发表于 2024年4月
当前有部分企业的制造基地,已经建成了数字化智能工厂。本文图/新华

在距离重庆解放碑20公里处的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区的精密制造生产车间里,原本粗糙的齿轮在磨齿机的打磨下逐渐光滑、圆润起来,工人们忙碌地穿梭于生产线之间。

这些轰鸣的机器是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去年刚刚耗资1.6亿元更新的高端摩托车齿轮加工设备和新能源汽车齿轮加工设备,据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刘一透露,该公司每年用于技术改造和扩大产能的设备更新升级资金达到1亿多元,“我们在等待这个政策出来,可以说期盼已久”。

刘一说的政策是最近正在被大力推进的以旧换新。3月28日,国务院召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视频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要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更新换代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作为今年的政策“热词”,以旧换新首次作为关键词出现在去年12月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当时其作为扩大内需的信号开始释放。其后,该词又出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今年全国两会等会议中。

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明确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

事实上,早在2009年,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的政策就曾在全国轰轰烈烈推行。时隔15年,新一轮的以旧换新究竟“新”在何处,又该如何畅通进行?

新在何处?

相较上一轮家电、汽车的以旧换新政策,设备更新无疑是此轮的亮点之一。

“这一轮史无前例地将生产设备更新纳入以旧换新的范围。”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秘书长郭占强长期从事循环经济相关政策研究与产业咨询工作,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

郭占强说,设备更新在生产端的作用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为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新业态,“也就是为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创造空间”。

《方案》指出,将重点聚焦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七个领域,涉及钢铁、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电子等重点行业及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等设备更新。

为什么是这七大领域?郭占强说,它们在国民经济体系的供给侧占有绝对优势比例,覆盖衣食住行娱各领域,且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另外,我国部分工业基础材料的主流企业,设备普遍在役10年以上甚至长达15年,当年的技术水平距离如今现代化产业体系下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比如国家水泥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熟料产能比例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熟料产能应基本清零。但实践中,水泥行业部分产能的能效水平低于国家基准水平,更远达不到国家能效标杆水平的要求。

郭占强以《方案》中提到的建筑领域为例,传统的建筑能效比较低,外墙保温缺少通风系统,供水系统、管道、应急消防设备等也面临老化带来的安全风险,加上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无电梯的住宅楼缺乏适老性的改造,因此大量四五十年以上住宅的设施设备升级和节能改造迫在眉睫。

先进设备的更新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表示,设备更新初步估算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市场。

和15年前相似的是,消费品以旧换新再次被提及,不过,其本质内涵已经截然不同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较上一轮“家电、汽车下乡”满足民众刚性需求不同的是,这一轮重在“提质”,“新”在满足其改善性需求;目标群体也发生变化,当时侧重于农村添置全新的家用电器和汽车,这一轮“旧”是前提,不局限于农村市场,即针对已有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拥有者。

国家统计局和公安部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家庭拥有的电器数量和汽车超过20亿台和0.72亿辆。这两个数据在2023年,分别达到了30亿台和3.4亿辆。

郭占强也表示,家电和汽车的寿命一般分别是10至15年和8至10年,理论上看,当前我国汽车和家电都已进入了“换新”的高峰期。

本文刊登于《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1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