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户口回迁农村背后
作者 周群峰
发表于 2024年4月
曾经,城镇户口是名副其实的“香饽饽”,很多村民热衷于获得城镇户口。图/视觉中国

户口从农村迁到城镇,后悔了,还能迁回去吗?

3月26日,湖南省公安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回答了上述疑问,而关于“湖南户口由农村迁往城镇后可回迁”的新闻迅速登上了热搜榜。

户口从城市回迁农村通常有夫妻投靠、未成年人子女投靠、大学生毕业回原籍、离婚回原籍、退伍军人回原籍、凭农村的不动产权登记证书迁入等情形。

除了上述六种情形,此次发布会还指出,2016年2月3日湖南省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后,将户口由农村地区迁往城镇地区的户籍人口,可以凭居民户口簿,申请将户口迁回原迁出地落户。无亲友家庭户接受其入户的,可以在当地村(居)委会公共集体户落户;依法取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并办理不动产权属证书的公民,可以凭不动产权属证书,申请将户口迁入农村宅基地的所在地。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新政。湖南早在2020年12月就曾明确了上述户口回迁农村的政策。湖南省娄底市公安局户政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没有新出规定,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可以传播得广一些,能进一步告诉你们(户口回迁农村的条件)。”

不只湖南,近年来,江苏、浙江、山东等都出台过相关城镇户口回迁农村的政策。地方上出台这些政策有着怎样的考量?政策执行三年来,进城村民因何希望户口回迁农村,是否能顺利实现?

从“进城难”到“回村难” 

曾经,城镇户口是名副其实的“香饽饽”,很多村民热衷于获得城镇户口。

湖南安仁县一位退休干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计划经济年代,户口本决定了人生走向。城里人当兵后可转业,直接进事业单位或工厂;农村人当兵,回来叫退伍,继续当庄稼人。农村姑娘嫁城里人,是天方夜谭;城里姑娘嫁农村人,打着灯笼都找不着一个。青年人中学毕业,城里户口可以进厂上班,农村户口便回家务农。

在城乡户口差异巨大的背景下,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多地还掀起过买卖“农转非”指标的风潮。

1992年,公安部下发通知制止公开出卖非农业户口的错误做法。其中提到,一些县、市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筹集城市建设经费”等为借口,违反国家有关户口管理的法规,收费办理户口“农转非”,甚至公开规定价格出卖“农转非”户口,本县、市和外县、市农民均可购买。这种做法背离了改革的方向,只会搞乱户口政策,助长不正之风,影响社会稳定。

通知还要求,对于已经出卖的非农业户口,一律予以注销,在原常住户口所在地恢复农业户口,并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对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继续出卖户口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经办人的责任,对在清退中弄虚作假收受贿赂的,要从严处理。

上述退休干部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1989年,他通过考干转为城镇户口,但妻子和两个孩子当时还是农村户口。可以买城镇户口的时候,他也心动了。“买一个城镇户口价格高达6000元,而当年普通职工每月的收入只有180元左右。为了让一对儿女有个好的前途,我花费8年的积蓄为他们买了城镇户口。后来两个孩子都考取了理想的大学,按理不用花这些钱,也自然会成为城镇户口。”

事实上,当时买卖“农转非”指标的风潮并未得到根本控制。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夏柱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农转非”政策的背景下,那些买城镇户口的村民,把土地主动丢给了村集体,或者直接撂荒,村集体不得不收回他们的承包地,分配给其他愿意多耕种土地的农户。取消农业税费后,国家开始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快速发展,农民的选择也越来越理性。大约在2005年前后,“买卖户口”风潮就渐渐消失了。

“我们调研发现,不少村民本希望买城镇户口后,可以获得城镇的一些好处,但事与愿违。同时,他们也很难再把户口迁回农村。”夏柱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有媒体评论认为,中国长期以来实施的户籍政策的惯性依然强大,一直只有“农转非”的单向通道,农民一旦落户城市想再迁回农村,是难上加难。特别是很多地方户口回迁政策一直非常不明朗,让想回迁的群众遭遇一系列困扰。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郑风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过去很長一段时间,因为国家包分配工作等原因,很多农村户口的人上大学、参军后,户口都要被强制性迁出,而这种迁出又是单向的。

本文刊登于《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1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