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楼市政策下,房价依旧承压
作者 杨现领
发表于 2024年4月

近日,北京实行了两年半的离婚限购政策不再执行,以及上海、深圳对实施多年的“70/90”政策的优化,引发了公众对限购政策进一步放开及楼市下一步走势的关注。

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房价的压力?让我们回到一个基本的事实:在绝大部分城市,二手房业主已经取代新房开发商成为供应的主体。据统计,重庆目前二手房在售量超过40万套,每月新增2万套,这个库存总量是新房在售量的5倍以上。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新一线城市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当我们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的核心不仅是指供给过多了,也不只是说潜在的购房需求变少了,而是与此同时,供应的主体变化了,供应的形成机制变化了。

那么,大量的、分散决策的二手房业主成为供应的主体对于房价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供给的总量呈现自动放大的趋势,且供给的弹性显著增大。在新房供给主导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主导供地节奏、开发商作为单一供给主体主导着开发和销售节奏,某一时间点的销售量总体上是固定的,至少不会自动放大。最重要的是,开发商的开盘去化进度是有统筹安排的,不会自己“内卷”。然而,二手房供应占据主导的情况下,完全是另一种局面。业主挂牌销售往往会引发更多的销售,特别是在降价销售的情况下,这种“踩踏效应”会更加明显。

本文刊登于《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1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